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39章 二更合一

第39章 二更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康熙微笑道:“保成。”

胤礽乖巧道:“阿玛, 什么事?”

康熙微笑道:“阿玛不想剑指全球,成为千古一帝。”

胤礽乖巧道:“可是玛法说阿玛想。玛法还说,大清以孝治国。他想你就想。”

康熙微笑崩裂。

他挥挥手让儿子滚蛋。

总不能因为顺治的事揍儿子吧?他又不是迁怒儿子的坏阿玛。

康熙憋了一肚子气, 不知道该如何发泄。

正好佟家又闹了起来, 被御史弹劾。

不迁怒儿子只好迁怒别人的康熙大手一挥,把隆科多和鄂伦岱的职位都革了, 勒令他们回家反省,并罚了佟国纲和佟国维的俸禄,责骂他们治家不严。

罚俸禄是小事,丢脸是大事。

佟国维还能忍, 早就看鄂伦岱不顺眼的佟国纲不能忍。

他回家就把儿子揍了一顿。

鄂伦岱哪是乖乖束手被揍的人?他当即上下左右王八拳和老父亲斗殴,旁边的人拉都拉不住。

听到这事后, 本就因为宫里有多个女人怀上表哥的孩子,但其中并没有她这一件事而痛苦万分的佟贵妃,当即病倒。

佟贵妃一病, 康熙自然更生气。

以前康熙生气,对着儿子单方面唠叨唠叨,然后自己就忍了。

现在他有一个很符合眼缘的、赋闲在家的大舅子,于是康熙白龙鱼服抱着儿子去找大舅子唠嗑。

常泰年纪轻轻撑起硕大的一个国公府,从小便善于和人交流。

他静静听康熙吐完槽之后, 先用赫舍里家也是一摊子破事来与康熙建立共情;又道佟家虽然有两个混蛋,其他人还不错。谁家没几个不肖子弟,这事佟家自己人去头疼, 皇上不去用他们便成。

说完这一切后,常泰转移话题, 用一些趣事逗康熙开心。

赫舍里家自索尼起, 便对国外的武器很感兴趣。

常泰很喜欢国外的火、枪, 与一些传教士私下有交流。在太子的指导下,常泰开始和传教士学习英语和俄语。

英语便于与大部分传教士交流;沙俄是与大清接壤的邻国中唯一会对大清造成威胁的存在,他们迟早有一战。

常泰在研究火、枪和火、枪阵法时,已经对外语有所接触。

古时候的人读书狠起来,头悬梁针刺股是常事。常泰又无其他事可做,全身心的投入外语学习上。这还不到月余的时间,常泰居然已经能磕磕绊绊读些传教士带来的书籍了。他和康熙说的,就是从传教士口中、书籍中打探到的海外皇室和国家分布的消息。

康熙听得津津有味之余,很好奇常泰为什么会熟悉这些。

常泰仍旧实话实说:“太子殿下说皇上剑指全球,要当比所有汉人都厉害的千古一帝,所以臣就想多学一些,将来能多帮皇上一些。”

康熙:“……”

他瞥了一眼正在放风筝的儿子,神情淡然,心在滴血。

康熙痛苦地想,自家儿子究竟已经和多少人说过他要剑指全球,成为比所有汉人皇帝都厉害的千古一帝这句话?

会不会有一天,满朝文武百官都以为自己要剑指全球,并且做好了准备,只有他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康熙不是没有野心。他只是很现实。不认为自己现在的能力能做到剑指全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大清地盘已经够大了,统治好大清就不错了,何苦好大喜功?

“皇上真是厉害。当刚听到皇上的志向时,臣其实有些疑惑。咱们大清的地盘已经够大了,还要其他地方干什么?等了解了他们的殖民地体系之后,才知道皇上的深谋远虑。”常泰叹息道。

康熙面不改色:“哦?你说说看,朕有什么深谋远虑。”

常泰将自己打探到的殖民地体系给当地带来的繁荣描述了一遍。

殖民地并非开疆扩土,甚至那些国家都明白这些远离国土的土地根本不可能长期归于麾下。他们只是掠夺那块土地上可以搬走的所有资源,以反哺本国国土。

科技、基建、文化……方方面面都需要钱、需要粮。这就和当年大清在关外掠夺中原一样,只要抢到手就行。

至于那块地烂成什么样子,和我们大清何关?

常泰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内圣外王”真正的展开方式。

民众苦于税收。国家也苦于税收。他自己的就是勋贵豪门,知道自己隐匿了多少税。

若大清能拥有足够多的殖民地,将自身物资输送给全球,光是商税就能养活整个国家,更别说掠夺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因为历代重农轻商,所以商税是任何人都不会免的!即使是皇商,做买卖的时候也要交税!

康熙听得藏在袖子中的手指头微微颤抖。

是、是这样吗?原来还能这样?这西方诸国颇无耻了些!

“这样或许不符合天、朝上国的印象。”康熙沉声道。

常泰笑道:“这就是臣更佩服皇上的地方了。”

“哦?”康熙眼眸微闪。

常泰道:“我们是大清,是汉人眼中的野蛮人。他们汉人的文化道德约束算个屁!”

康熙击掌:“好!”回宫就揍儿子!

康熙一把捞起小胖儿子,在大舅子常泰崇敬的眼神中落荒而逃。

常泰拂了拂袖子,进屋伺候噶布喇喝药,并倾听噶布喇的讲课。

噶布喇所教的内容,是胤礽借着陪外祖父玩,趴在他耳边小声告诉他的。

太子生而知之?能预知未来?是神人下凡?这些都无所谓。他们只要知道太子很厉害,跟着太子一条路走到黑就足够了。

赫舍里家已经和太子绑定,一荣俱荣;赫舍里家出事,太子却不一定出事。

太子愿意帮扶赫舍里一把,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回宫的路上。

康熙把儿子按在膝盖上打屁股,但没敢用力。

他上次不小心揍疼了胤礽,后悔了许久。

“你和常泰说了什么?”康熙有节奏的揍着胤礽的屁股。

胤礽打个哈欠,缩了缩短小的四肢,趴在康熙膝盖上打瞌睡,就像是一只被撸毛的小奶猫:“说了很多呀。”

康熙:“……”

他停下了根本揍不疼儿子的手,把胤礽扶正:“你能不能别和外人说朕要当什么千古一帝!”

胤礽抱住脑袋歪头:“嗯?我说过?”

康熙:“……”要指望一个孩子管住嘴是不可能的事吧?保成说了什么,他自己都记不得。

康熙又气又急,都想跑顺治牌位前大吼大叫。

康熙算是明白了。顺治哪是养孙子?顺治是遗憾没教过他,隔着孙子教儿子呢!

若是康熙几岁十几岁的时候,肯定很感动。现在康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帝王了,他并不想被自己汗阿玛耳提面命,“你一定要成为千古一帝呀”。

呀你个大头鬼!

“常泰有些本事。”气过之后,康熙怀抱儿子,一边捏儿子的脸,一边沉思。

他居然差点被常泰说服了。

康熙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年轻帝王谁没有一个千古一帝的梦想?

只是大清国境内还未平定,贸然出击,不是理智之举。

康熙回到宫中之后,拿出传教士进贡的地球仪看了许久。

他让人把地球仪收起来时,地球仪上的台湾岛被朱笔画了一个圈。

……

没过多久,宫里又添了新孩子。庶妃郭络罗氏和贵人那拉氏都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孩。

因宫中已经有了四个健康的皇子,康熙和太皇太后对皇子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女儿又能联姻蒙古,他们并不遗憾,赏赐也给的很大方。郭络罗氏也从庶妃升成了常在。

郭常在和那拉贵人虽然遗憾没能生出皇子,但公主若能养大,也是一个依靠。她们收起过多的心思,专心养孩子。

宫中至此有了五位公主——荣嫔所生的皇三女、布常在所生的皇五女、宣嫔所生的皇六女、郭常在所生的皇七女、那拉贵人所生的皇八女。

康熙重新给公主确定齿序。皇三女称大公主,封和硕荣宪公主;皇五女称二公主,封和硕端静公主;皇六女称三公主,封固伦慧靖公主。

郭常在和那拉贵人所生的女儿尚未长成,暂不列入齿序。

大清公主大多会在出嫁时受封,只有极少数的公主因为得宠提前获得封号。

康熙答应太皇太后给宣嫔所出的皇六女固伦公主封号,便顺带把前面两个女儿也封了。

郭常在和那拉贵人心里酸苦极了。

宣嫔的女儿也是今年出生。说她们俩的女儿未长成,宣嫔的女儿不也一样吗?

那拉贵人抱着女儿的手微微颤抖。

她曾经有一个没养活的皇子。原本她曾幻想,若皇子养活了,或许她在宫中的待遇会变得更好。

可宜嫔和德嫔的出现打碎了她的美梦。

宣嫔代表蒙古联姻,这个她比不了。德嫔刚怀孕便封嫔,宜嫔更是刚进宫不久就受封为一宫之主。

而宜嫔的姐姐即使生了一个女儿,也不过是常在而已。

帝王的宠爱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那拉贵人擦干眼泪之后,哄着被惊醒的女儿睡觉。

她亲了亲女儿的额头。

罢了罢了,她难道还奢求什么帝王虚无缥缈的宠爱吗?

以前宫中人少的时候她都没求到,现在宫中年年新人人比花娇,她还求什么。

女儿快快长大,嫁个好人家,额娘在宫中也算有了念想。

比起那些无子无宠无份位的嫔妃,她作为一个有女儿的贵人,日子还是好过许多。

宫中女人的痛苦煎熬不提。康熙有了这么多女儿,开始思考胤礽和胤禔的“荒谬之语”。

为人父母,只要是正常人,总会期望孩子能过得好。

公主若能在蒙古掌权,也的确比单纯嫁个联姻工具被磋磨死对大清更有利。

经历了唐朝公主揽权的事件,后世汉家王朝对公主和对后宫嫔妃一样,都防得紧。

但常泰一语点醒康熙。咱们又不是汉家王朝,为什么要遵循他们的规矩?

大清的公主都在蒙古,要揽权那也是揽蒙古的权力。

这不是好事吗?

正好毓庆宫已经修缮了一半。宝贝儿子不想住,就改成皇子和公主读书处吧。

大清的公主既然要参与蒙古的政治,那就不该有多少男女大防,读书让男子教导也没关系。骑射课再让女子教导。

宣嫔快蹦起来了:“皇上!皇上!妾可以教导公主们!”

康熙按着活泼的宣嫔的肩膀:“好好好,朕会考虑,会考虑,别蹦,你身体还没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