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69章 一更二更

第69章 一更二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世界上最公正也最刻薄的评价就是盖棺论定。

后世电视剧中为了突出大小于成龙, 甚至将大小于成龙的事迹融合成一个人,与其敌对的靳辅变成了贪墨河道的贪官污吏的代表。

但这只是影视作品。

后世的人只要认认真真上过初高中的地理课,就能把“治河经验”说得头头是道。这些后世人看不上的知识, 在古代是经过许多人用双脚一步一步沿着大河大江两岸不断走, 走破了无数双鞋子后才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靳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死后保黄河近三十年没有大决口,沿岸百姓们纷纷为他建庙立碑,尊他为“河伯”。

康熙朝自靳辅死后, 便没有再出现一个治河能手。那些弹劾靳辅的人,顶多在靳辅已经架好的框架上修修补补。

就这样,靳辅的功绩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可这样一个人, 却一生磨难不断, 被人以贪墨不断弹劾,后世不读史不思考的影视编剧们, 更是把他当贪官来丑化。

可悲可叹。

还好就算再丑化,他在史书上的功绩不会磨灭, 他的河伯庙中仍旧有虔诚的老百姓为其献上香火。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胤礽已经下定决心, 要用自己渺小的智慧让这个时代更好,便不再去想太过锋芒毕露, 会不会引起康熙忌惮。所以胤礽早几年前就潜移默化影响康熙, 试图让靳辅这个治河能吏一生少一些坎坷。

大不了, 他只给康熙当智囊团, 康熙给他实权的时候他就装病。

不过说起来, 他第一世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过什么实权, 一直在给康熙打工而已。

胤礽收敛心神, 继续描述黄河的事。

康熙对黄河治理的态度也是遵循实事求是。他曾派近卫去走遍黄河流域, 描绘出黄河流域图。

在知道胤礽已经能背下大部分四书五经之后,康熙不再教导胤礽儒学书本知识,改教导他各种政务知识。

黄河是重中之重,对大清的危害比三藩还严重。胤礽自然看过黄河流域图。

胤礽悄悄让胤禔提议,将黄河流域图做成沙盘实景,交于靳辅完善。

靳辅是个会治河、但不会说话的人。他过于耿直,思维更过于工科生,每次辩驳都辩不赢弹劾他的人,全靠康熙一力保下他。

有了沙盘之后,靳辅突然开窍了。他不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人辩驳,而是指着沙盘,将黄河每一个弯角的地形和水文情况详细描绘出来,然后问弹劾的人知道吗?不知道你说个屁,你先实地调研了再说。

康熙也被靳辅说服了。本来靳辅在今年所下的军令状就该到期,他将面临免职戴罪继续治河的灾难。

三藩之乱早平,康熙又抄家赚了许多钱,于是提前给靳辅下令,给靳辅宽限了五年时间。靳辅现在还是河道总督,并未治河有功还落得一个戴罪之身。

胤礽算了一下时间,第一世靳辅在康熙二十三年就完成了对康熙的承诺。这一世康熙对他的支持力度更大,治河进度应该只快不慢。

康熙让人把黄河沙盘搬来。他抱着胤礽,让胤礽给于成龙介绍靳辅的治河办法。

靳辅治河的办法是基于明人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所创新的“寓浚于筑”等,在当时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

这个时代的人做什么事都习惯性的在故纸堆里找答案,若是一件事在故纸堆里找不到答案,就会被抨击为离经叛道,被许多人弹劾。

胤礽却是靳辅的知己。

还是那句话,黄河流域什么情况,后世认真学过地理课的人都知道。胤礽有记忆挂,他脑海里的黄河流域土壤、植被、河道走向图虽然只是几百年后,但大体气候土壤等是差不多的。

胤礽基于自己的记忆,给靳辅查缺补漏,然后让常泰告诉靳辅。

忘记说了,这辈子被康熙派去走完黄河河道的就是常泰。康熙就是这个臭毛病,喜欢谁就把谁往死里用。他自己在年轻时候是劳模,就恨不得身边所有人都是劳模。

于成龙确实对治水没什么概念。在胤礽伸出小胖手指给他挨个点过黄河河道沙盘实景图之后,他居然看懂了,甚至有一种“我去我也行”的错觉。

“靳总督厉害。”于成龙感慨道,“皇上,一定要保住靳总督!”

康熙叹气:“难。”

于成龙再次愕然。为何皇上知道靳辅的厉害之处,还说难以保下靳辅?

康熙道:“保成,你继续和于大人说吧。”

胤礽点头。

他还担心自己锋芒过盛,惹得康熙警惕。没想到康熙也早就想到了这些,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了。

胤礽道:“首先,靳辅为了治河,至少拿出了五成的钱粮用于河道。这大大违背了河道官场上的规矩,他一定会被人持续弹劾。”

说到这,胤礽轻笑一声:“之前永安堤,所有人都说要五十多万两,靳辅仅用了七万两便将永安堤筑成,已经得罪了很多人。”

虽然是清官,但于成龙不傻。他明白大清官场是个什么情况。

即使他是清官,他自己家中没有余财,不代表他没有花钱上下疏通过。否则以他的官职,光是每年合法收入就足以让他显贵。

听闻此言后,于成龙深深叹了一口气。

“其次……”胤礽又用小胖手指指向黄河下游,“治河对所有人而言,真的好吗?你看这一大片田地,可都是黄河改道后留下的沃土,已经被黄河下游地方豪强全占了。”

胤礽点到即止。

于成龙在康熙朝青云直上,不会不知道朝中官吏们的构成。

靳辅治河并非如前人那样哪里决口修哪里。他将黄河看做一个整体,“彻头彻尾”的治理,在疏通河道上游的时候,还清丈河道下游隐田,用以重修河道,极大的触犯了黄河下游地方豪强的利益。

康熙在朝中重用的“清流”,如御史郭琇等人,家族皆为黄河下游豪强。他们本身可能清正廉洁,可能公正不阿,但如果牵扯上家乡、家族的利益,他们绝不会容忍靳辅继续治河。

于成龙深深叹了一口气:“靳辅太急躁了。”

康熙点头:“朕曾提点过他,但他说黄河一日不平,两岸百姓便一日不能睡个安稳觉,大清国库也要持续为黄河河道耗费大量钱粮。”

胤礽插嘴:“若黄河已平,大清国库不再为黄河河道耗费大量钱财,依靠治河而中饱私囊的人就会饿死。他靳辅不死谁死,哎哟,阿玛,你干嘛打我?”

康熙道:“别说那么直白。你作为太子,要学会隐忍深沉,不可耿直浮躁。”

胤礽立刻做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是,阿玛。”

康熙看着胤礽高深莫测的表情,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很好,很好,就是这个表情。”

听到胤礽理出的这些条理,忧国忧民的于成龙正郁闷着,却发现皇家两父子已经玩闹起来,顿时无语。

他不敢打断康熙和太子的玩闹,尊贵的皇家父子二人安静后,才道:“臣愿写信给于振甲,阐明其中厉害关系。有靳辅这等治河能人,海清河晏一日肯定会到来。”

胤礽耸肩:“不可能。别说黄河,所有河流遇到暴雨时该有洪水都会有洪水,降雨量一大就肯定会决堤。只要没有大缺口,在非暴雨洪水时能通河运,便是已经治理好了。”

想什么呢,雨一大,现代社会的江河湖海该决堤还是决堤。

于成龙茫然,显然不懂为什么河道治理好了,仍旧会决堤。

康熙让人拿来三盆水,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一同倒水。

于成龙眼睁睁着看着河水漫过堤坝,浑身力气仿佛从身体里抽离,他呆呆地看着哪沙盘上漫山遍野的水,好像看到了黄河决堤,尸横万里。

康熙看着这被水漫过的沙盘,心情也很不平静。

康熙原本也和于成龙一样,认为黄河之患只要遇上能人,就可以根治。

有了沙盘之后,康熙经常和儿子们一起拿着历代治水书籍研读,还搜集了一些外国有治水经验的人询问。

康熙几年前就召集中外能人异士,组成了一个顾问团。这些顾问团中就有治水的人才。

经过沙盘推演,康熙知道无论哪里的水患都不可能完美解决。水患也是天灾的一种,朝廷得不断往里面砸钱,疏通水道、修整堤坝、堵塞缺口。

追根究底,大清还是缺钱缺粮。若大清能像英吉利等国一样,挪世界财富为一地之用,还担心什么黄河?

修,随便修,我有的是钱是粮!

康熙每每看到世界地图都在畅想,若有钱了,他要修更多的运河,更多的道路,让北京城的政令能畅通无阻的下达到大清每一个角落,让大清的军队能在一两日之内出现在大清每一处土地。

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愿景,大清统治何愁不稳固?

被迫塞了一脑子治水经验而头重脚轻的于成龙离开后,康熙拍拍胤礽的脑袋:“等台湾打下来,国库的钱要先紧着大清水军用。”

没有外人了,胤礽捂着又被康熙揉乱的头发,开始和自家汗阿玛摆事实讲道理,儿子长大了,需要**。

康熙先解释,不是故意带人看他洗澡。他只是有些担心累得摇摇晃晃的胤礽,多守着胤礽看了一会儿,见胤礽没事才离开,这是关心。

然后,康熙十分不理解胤礽想要**的要求。

他作为皇上,哪怕和妃嫔睡觉的时候房间内外都有人守着,洗澡上厕所都有人伺候,太子要哪门子的**权?何况太子还是个小孩子,小孩子不存在**。

康熙打趣胤礽,难道这么小的孩子还会害羞?胤礽这种年纪,正是光着屁股满地跑的时候呢。

胤礽试图争辩:“……那不一样,伺候的人和外人不一样。”

康熙笑道:“于成龙不是外人,你不要和他见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