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149章 四更(补周五欠更)

第149章 四更(补周五欠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胤礽嘴上说着直接抄家, 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按照后世罪名,王家这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足以让他们抄家。

而且王家的田地为了免税, 都挂在官员或者有功名的人身上。王家管理田地, 那些官员和有功名的人呢收受供奉。

这所谓潜规则如果放在明面上, 又是抄家的大罪。

总之,大清无官不贪的现状, 还可以说,只要想整治哪个官员,就可以立刻抓到把柄。

胤礽手中把玩着兵符。

大清入关、三藩之乱、迁海令的血腥还未完全散去。别看现在江南的士族们一个个眼睛都放在头上, 只要一群金钱鼠尾辫的八旗汉子进入杭州城,他们立刻就会吓尿。

大清八旗的军队里的普通士兵, 仍旧流行金钱鼠尾辫, 因为行军途中好打理,且不像和尚。

当将领之后, 就开始留头发了, 因为好看。

“我真是越来越习惯这些血腥事了。”胤礽自嘲地笑了笑,收起兵符。

他看着杭州的地图, 微微皱起眉头。

地图中所圈的地方, 是西湖。

清朝的西湖以西,驻扎着八旗军队,建城墙和城门,为杭州城中城, 俗称“满城”。

大清入关初期曾到处圈地,以供勋贵和八旗士兵使用。

杭州自然也不例外。

王家急着出手的桑田, 曾经是满城中八旗士兵的屯田。

胤礽叹了口气:“说不准这兵符在杭州地界没用, 真的只能去其他地方调兵了。把这封信送给江苏巡抚赵士麟。”

阴影中走出一五官平平无奇之人:“是。”

……

王家二少爷的先生姓潘, 来自苏州。

现在潘家并不出名,但胤礽可以笑一声“如雷贯耳”。

到清中期的时候,“苏城两家潘,占城一大半”,说的就是这个潘家。

如果没听过这句话,那大盂、大克二鼎的故事,大部分应该都听过。

潘家不但从日军中守护了国宝,还在解放后将族中所藏大量珍贵文物捐给博物馆。这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幕。

潘家为徽商之后,原本是盐商,后一支落户苏州,分“富潘”和“贵潘”。贵潘执着于考科举,富潘继续做生意。这也是许多诗书世家的常态。

如今“贵潘”并不贵。潘家代代科举,一个进士都未出。他们一直要到乾隆年间,才厚积薄发出了个状元,之后代代有进士,成为“贵潘”。

潘青是贵潘族人,已经不惑之年,仍旧没考上进士。

进士是潘家人的执念。他没有补地方官的缺,只继续游学,继续参加科举,现在正在杭州求学。

潘家作为苏州豪商,自然和杭州豪商王家有来往。潘家虽富,潘青这一家子只是耕读而已,囊中羞涩,就来王家当了教书先生。

潘青来杭州已经五年,在杭州颇有文名。再加上王家豪富,资助了不少文人雅士。潘青开文宴为才十一岁的嫡子王筝扬名,这文宴自然很热闹。

曹寅将继承曹家监视和拉拢江南文人的工作,而且他正好查王家,这声势浩大的文宴他自然会来。

曹寅虽然现在身上只是武人的官职,但众文人都簇拥着他,仿佛他才是文人墨客中的第一人。

本来他们还鄙夷曹寅包衣的身份。现在皇帝废了包衣,包衣出为不入旗的满人,他们也就更没有理由排挤曹寅了。

此次文宴是为王筝扬文名,那些文人自然也把各自和王筝年龄相仿的子弟带上,就当交个朋友。

徐元梦带着胤礽来访,非常合适。

经由胤礽的化妆技术,他和徐元梦有着三四分的相似,一看就像是父子……兄弟。

王檀亲自接待徐元梦,一副和徐元梦一见钟情……一见就引为知己的模样,十分热情的为徐元梦介绍众人,还把徐元梦举荐给曹寅。

曹寅微醺地坐在上首处,徐元梦和胤礽非常谦卑地给他跪下磕头。

曹寅的酒被吓醒了。

就算胤礽把自己化妆化成了徐元梦的弟弟,曹寅把胤礽从小看到大,哪可能认不出来?

曹寅“噌”地站起来。

众宾客惊讶地看向曹寅。

在出使中练就了强大演技的曹寅快步走上前,扶起徐元梦:“华兄!你怎么在这!也不和我说一声!你给我行什么礼,快请起。”

徐元梦眉头跳了跳。

曹寅这反应,和太子所预料的一模一样。

徐元梦不紧不慢道:“自旧港一别,没想到会这么快见到曹大人。曹大人不是在京城吗?草民本打算在杭州置业之后,再来京城找曹大人。”

曹寅对胤礽微笑:“你是华兄的儿子?”

胤礽恭敬道:“草民是长兄的弟弟。”

曹寅对胤礽点了点头:“一看就是钟灵毓秀的好孩子。”

他随口夸赞了胤礽一句之后,继续和徐元梦说话:“我在杭州办差。华兄,你们家终于要回大清了?”

徐元梦道:“华家只有我们兄弟五人先来大清探路。自在旧港与曹大人、纳兰大人论诗之后,草民就一直盼着能回到大清,再次拜访曹大人和纳兰大人。”

曹寅笑道:“不是说了,我们只论私交,不论官职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