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184章 二更合一

第184章 二更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康熙不允许。

太子亲征, 和他亲征有区别吗!若前线发生骚动,太子出事,和他出事有区别吗?!

胤礽认为, 区别很大。

“汗阿玛,若您在前线,遇到八旗军队哗变出事, 独留儿子。以儿子的威望,压不住京中的人。您若出事, 京城中的八旗勋贵立刻就会冲进皇宫杀了儿子。”胤礽冷静道,“但若是您坐镇京中, 以您的威望, 无论前线如何, 京中都不会乱。”

皇帝和太子的身份不一样。皇上在外出事, 那么太子不一定能稳住朝纲;但相反, 康熙这个皇帝看似反对的人很多的,但他们都只敢在心里嘀咕, 康熙的地位其实非常稳固。只要康熙在京中,就无人敢作乱。

“虽然说这话不吉利, 汗阿玛可能不爱听。但事实就是, 我若出事, 无论是大哥还是弟弟们, 都能继承我的衣钵, 被汗阿玛培养成合适的、让其他反对大清新政的保守势力不喜的继承人。而且汗阿玛无事,我出事, 汗阿玛的雷霆之怒他们很难忍受。”

“杀我的好处很小, 杀我的坏处很多, 若我亲征, 他们反而要担心我的安全,生怕我会在前线出事。夺嫡逼宫都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死一个太子,让他们全家陪葬,他们怎么会如此傻?”

“但若汗阿玛出事……”胤礽磕头,“儿子无能,儿子恐怕无法为汗阿玛报仇。”

康熙怒道:“起身!”

胤礽伏地不语。

康熙怒得冲到胤礽面前,抬起脚想踹胤礽几脚。

但脚抬起来之后,康熙又舍不得踹下去,只能狠狠地跺了几脚:“来人!把太子关进东煌宫严加看守!不准他出来!”

胤礽叹了口气,又向康熙磕了几个头,乖乖跟着侍卫走了,没让人拖。

太子被禁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一时间朝野轰动,有人欢喜有人忧。

难道皇上和太子终于反目成仇,夺嫡可以正式启动了?

“太子哥哥!我给你送吃的来啦!”

胤礽被禁足的东煌宫,一群小阿哥鱼贯而入。

正在凭借记忆画地图的胤礽抬起头,微笑着对弟弟们点点头:“你们的三哥、四哥和五哥呢?”

六阿哥胤祚道:“三哥正在加印报纸,睡在报社不回来;四哥一边排查大清科学院中的外国人,一边安抚他们;五哥去了理藩院。”

七阿哥胤祐幽怨道:“我和六哥与五哥同岁,我们也可以帮忙啊。”

八阿哥胤禩小声道:“我只比五哥小一岁,我可以帮忙。”

胤礽道:“我离京之后,需要你们忙碌的地方很多,你们不用着急一时。”

胤禟拉了拉胤礽的袍子:“二哥,你真的要亲征吗?汗阿玛都把你关起来了,你还能亲征?”

胤礽道:“汗阿玛是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会理智行事。”

胤禟低着头,嘀咕道:“去前线好危险啊,你和汗阿玛都不亲征不行吗?”

胤礽摇头:“不行。若我和汗阿玛都不去,前线除了大哥,一定会找各种借口贻误战机。”

胤禟瘪嘴:“我不明白。”

胤祚阴恻恻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当年三藩八旗将领徘徊避战,空吃粮饷。汗阿玛多次催促下,时任宁南靖寇大将军的顺承郡王勒尔锦,宁愿自己弹劾自己劳师糜饷,解除大将军、削掉郡王位,也无法命八旗将领积极应战。”

小阿哥们都沉默了。

这一段故事,他们上课的时候听太子哥哥讲过。

后来汗阿玛让赵师傅率汉军前往云南,才迅速结束三藩之乱。

而后赵师傅因打仗太积极被八旗勋贵找借口弹劾,撸了所有实职。赵师傅才留在京中大学任教培养青年军官,顺带给他们上课。

没错,真是顺带。赵良栋教完胤禔和胤礽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宫廷中,小阿哥们要听课还得“千里迢迢”去大学。

不过小阿哥们本就每隔几日要去大学听群贤争论,倒也不麻烦。

有才华的人都比较自傲。康熙问赵良栋为何不像对待胤禔和胤礽那样手把手教其他小阿哥,赵良栋非常耿直道:“臣未在其他皇子中再见一位将才。”

康熙半晌无语,合着这家伙是嫌弃自家儿子没用?

赵良栋理直气壮。行军打仗很吃天赋。若是中层、底层军官他倒是能随便培养,但皇上显然不会让自己儿子去前线当中层、底层军官。那么他就只让小阿哥们了解打仗是怎么回事,便无法教了。

若是像太子和大阿哥这种将才,多少个他都教。

胤礽得知此事之后笑着对赵良栋道:“赵师傅,那你得好好养生,多活几年。我的弟弟中,十四估计也是一位不输大哥的将才。”

赵良栋知道太子许多神异之处,当即道:“臣一定能活到教导十四阿哥的时候。”

小阿哥们虽然被赵良栋嫌弃了,但他们都很佩服与敬仰赵良栋。

凡事不愿输人的胤禛更是背下了许多兵书,老去找赵良栋求教。

他就不信了。论武力值,他仅次于太子哥哥和大哥,三哥现在沉迷写文章骂人,身手越来越废物。

他怎么就没有将才了?!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赵良栋和胤禛聊了几次之后,特意向康熙上密折,让康熙以后千万别让四阿哥领兵。

康熙再次半晌无语。

他问胤礽:“保成,你说朕把这奏折给四阿哥看看,你说如何?”

胤礽黑着脸道:“若汗阿玛不想四弟在赵师傅去世后偷偷去挖赵师傅的坟,还是别做这事吧?”

康熙只好作罢。

赵良栋虽然耿直,但很少会耿直到这地步(胤礽:确定?)。

康熙非常好奇,四阿哥究竟为何让赵良栋如此失态。

于是康熙带着胤礽变装后藏在赵良栋书房隔壁,贴着墙偷听胤禛和赵良栋的对话。

康熙听着胤禛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今天兵还在陕西,明天兵就在浙江了,听得康熙满头雾水。

胤礽不断给康熙顺气:“汗阿玛消气,消气,虽然四弟在纸上谈兵,但他其实计算出最优速度,如果按照理论,这是有可能达到的。”

康熙深呼吸:“他不考虑路上损耗,将领不听命令,中途遇上意外?”

胤礽道:“大概在四弟心中,不遵从军令的将领,就直接砍了吧。砍一遍,那些人就听话了。”

康熙:“……以后朕绝不能让他领兵!你也给朕记住”

胤礽:“嗯……”

他的四弟弟,怎么说呢,用一个二次元的老梗,就是“不懂人心”,或者说太过自傲,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住人心。

四弟弟真的不能去领兵打仗,倒是可以成为一员带着士兵冲锋的大将。

哦,四弟还能在城下叫骂,搞人心态降低对方的士气。

胤礽在胡思乱想赵良栋和胤禛的事时,小阿哥们已经叽叽喳喳闹开了。

六阿哥胤祚、七阿哥胤祐和八阿哥胤禩在说外面太危险,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俄在嚎京中会不会也很危险,十一阿哥胤禌开始抹眼泪说害怕,胤祹安慰胤禌,而胤祥往胤礽怀里钻。

“怎么了?”胤礽抱稳胤祥。

胤祥紧紧抱着胤礽的脖子,脑袋埋在胤礽怀里,哽咽道:“太子哥哥,我害怕,你能不能别去冒险?”

胤礽揉着胤祥手感极好的毛绒绒后脑勺,道:“身为太子,冒险的时候,我就该冲到最前面,这才是合格的太子啊。十三,别害怕。哥哥离京之后,你就去和小五、十二一起住,太后会保护你。”

胤祥把头死死埋在胤礽胸口不起来:“我怕……”

被太子哥哥养的这段时间,是胤祥最开心的时间。即使他还小,也明白胤礽对他的好,与周围曾经照顾过他的人完全不同。

德妃对他只是责任,有自己的亲生儿女照顾;额娘虽亲近他,但他们不住在一起,除了几句体己话,额娘无法为他多做什么。

胤祥永远记得那一天,他躲在草丛里哭泣,太子哥哥俯身把他抱起来,替他拍掉身上枯叶,擦干脸上眼泪,带着他去拯救所有弟弟妹妹。

太子哥哥在胤祥心中,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

胤祥完全无法想象,如果太子哥哥出事的情形。

“有汗阿玛在京中护着我,大哥也会保护我,我亲征其实很安全。”胤礽拍着哭得直打嗝的胤祥的背,无奈道,“喂喂,别一副我去了就死定了的样子,好不好?这样太不吉利了,都给我笑!”

因胤禌和胤祥大哭,也忍不住抹眼泪的小阿哥们咧开嘴,一边呜咽,一边露出难看至极的笑容,看得胤礽直叹气。

他只好让人拿来游戏和仿造西方制作的新奇糕点,挨个哄弟弟开心,向他们保证自己出征绝对安全,绝对会毫发无损的回来。

康熙站在门外,听着屋里的哭声,不由也红了眼眶。

他最终握紧拳头,转身离去,没有进门。

在康熙离开时,胤礽抬起头看向门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也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

但连六弟都知道,以八旗的怠惰和纪律,很可能他们会故意拖延战机,甚至会放走噶尔丹。

历史中就是如此。

明明立刻就能杀死噶尔丹,裕亲王福全却放走了噶尔丹。

胤礽了解他的伯父。福全虽不是多有才干的人,但脑子绝对不糊涂。

福全为什么会“稀里糊涂”地放走噶尔丹,让噶尔丹纠缠了大清七年,耗费粮饷无数;让国内好不容易休养生息养出来的一点盛世气息消失殆尽;让原本志向高远激进鲁莽的康熙磨平了所有理想,只敢“无为而治”?

当初三藩之乱时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为何自己弹劾自己,福全就为何会“稀里糊涂”。

康熙也知道。

所以他才会御驾亲征,率领禁军督战,就怕出现这种事。

可惜,中途他生病返回,前脚一走,后脚福全就压不住八旗将领,“稀里糊涂”放走了噶尔丹。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胤礽一边哄着弟弟们,一边想,汗阿玛记了他二十年的“探病时面无忧色”,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迁怒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