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南归官员差点气死(三更合一九十九万和一百...)

南归官员差点气死(三更合一九十九万和一百...)(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朱标离真相只有一步(真的只有一步吗)的时候, 被朱元璋的雷霆大怒中止了脚步。

马秀英之后也得知了这件事,也难得不顾形象,发出极其爽朗的笑声。

“标儿啊, 你的性格确实不像你爹,但是像你娘啊。”马秀英一边笑便点了点朱标的鼻子。

朱标恍然:“对、对哦!”没错, 我的性格确实很像娘!

马秀英笑着道:“你看,我生了五个孩子, 除了你之外, 性格全都和你爹极其相似。你若不是我亲生的, 那我多难过?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像我。”

他狠狠一捶脑袋。光顾着想自己不像爹了, 我怎么不想一想,我是唯一像娘的人?

朱标唏嘘:“娘,我俩好惨啊,这个家就我们俩靠谱。”

马秀英跟着儿子一起叹气:“是啊。”

朱元璋:“啊, 不是, 你们俩……”

朱文正把胳膊搭在朱元璋肩膀上,制止朱元璋继续说话:“四叔,好了好了,你闭嘴吧, 别争辩了。标儿说过,争辩就是狡辩。”

朱标道:“不过原来娘真的和马皇后套过近乎?不像娘的性子啊。”

马秀英哭笑不得地瞥了败坏自己形象的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赶紧视线上飘, 就差吹口哨。

马秀英解释道:“我当然没说过那些话,别听你爹胡说。不过若是套近乎,确实套过。你知道的, 你娘和马皇后的经历类似,又恰巧同姓, 就比较亲近。”

马秀英微微一叹,道:“其实我和马皇后最亲近的地方也不过是同一个姓氏罢了。若说经历,朝中大部分勋贵的糟糠之妻都和我们一样。”

洪武皇帝手下这帮勋贵,大部分都是从泥腿子在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爬上来。

他们原本在各种已经入土的军阀豪强手下的时候,因英勇而被人拉拢,但可没资格娶别人的亲女儿。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许多军阀都喜欢收义子,还有很多出生豪强的军阀喜欢收“义女”。这些“义女”,就是拉拢下属的礼物。

所以朝中勋贵的原配妻子,很多都是某某将领官宦豪强的义女。

马秀英道:“如我等义女,义父义母的家庭其实不算娘家,有些甚至还反目成仇了,一身荣华全挂在夫家身上,算占了大便宜。马皇后将我们聚在一起,也是教导我们如何当好勋贵诰命,别拖了夫家的后腿。”

朱标立刻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其他人我不知道,但别人说马皇后嫁了皇帝是占了大便宜,我看这群人该被打嘴。马皇后这义女和普通豪强所收的义女可不同,她家是郭子兴生死之交,本也是豪门之后。马皇后不是什么义女,是养女!”

“当年郭子兴受避祸的马公所托,可是接受了马公的遗言,要给马皇后一个好归宿。就算他不视马皇后为亲女,也不该如此作践……”

朱标话没说完,朱元璋就急匆匆打断道:“标儿,什么叫作践?皇帝这个夫婿还不好吗?!”

马秀英也微笑:“是啊,标儿,真龙天子都称不上乘龙快婿,那就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夫婿了。”

朱标冷笑:“现在的主公是皇帝,马皇后嫁给主公的时候,主公是皇帝?”

朱标抱着手臂道:“当初马皇后嫁给主公的时候主公是什么条件?主公当过和尚,当过乞丐,因为汤叔叔一封信还当了逃犯,到了郭子兴麾下的时候已经二十七,父母俱亡无依无靠,只是一个老光棍小兵。”

朱元璋:“……”别骂了别骂了,再骂你爹要打你屁股了!

朱文正使劲点头:“是这样没错!”

朱标对朱元璋道:“爹,你想想,把马公换做汤叔叔徐叔叔和周叔叔,他们临死前托付给你一个女儿,你将其收为养女,答应会好好照顾他们唯一的血脉至亲。你会因为‘有眼缘’,就将养女嫁给当时主公那样的人吗?”

朱元璋很想大声说“会!”,但他磨了好久的牙,声音越来越小:“……不会。”

马秀英笑出了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好了好了,别说这个了。”

朱标道:“不说就不说,我只是为马皇后鸣不平。许多人说马皇后对郭家不好,郭家确实养了马皇后几年,但他们把马皇后嫁给一个乞丐的时候,马皇后已经把恩情还清了。至于后来……”

朱标冷笑:“乞丐变成了皇帝,孤女变成了皇后,那是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互成就所应得的,旁的人嚼什么舌根子?”

“还谁占了谁便宜?那主公当初还是个乞丐的时候,也没见谁把自己亲女儿嫁过去啊。就是那郭山甫,也是主公已经掌握了郭子兴的军队,成为了濠州红巾军实际掌权人之后才让儿女投靠。说什么看相,不见兔子不撒鹰,他看得懂个屁!”

“主公现在后宫妃嫔,嫁的不是朱大帅就是朱明王、朱皇帝,只有马皇后嫁的是朱乞丐朱小兵。主公要是再任由这些言论传下去,不好好保护唯一肯嫁给朱乞丐的马皇后,说真的,我瞧不起他!”

朱标叉腰:“以马皇后的出身和马、郭两家的世交,她若在郭子兴面前搬出父亲遗言哭一场,我就不信郭子兴那么在乎脸面的人,还敢把养女随意送人!”

马秀英笑得更加厉害,笑得眼角都红了:“这事你倒是猜对了。马皇后是自愿的。别的不说,当年皇上那张脸和老实本分的气质,很像会安安分分过日子的人。谁知道他后来会成为皇帝?”

朱文正使劲点头:“没错!义父年轻时看上去很老实!”

朱元璋:“……”我老实?我老实的话,在当乞丐的时候就饿死了!你们以为乞丐好当吗!

李文忠干咳一声,难得没有阻止朱文正:“这话确实没错。别让我听见有谁嚼舌根,我非给他眼睛上来两拳。”

陈英抱着手臂,委婉道:“义父忙于政务,没听到那些闲言碎语。否则以义父的性格,大约是会亲自上去踹两脚的。”

朱元璋立刻顺着陈英的话道:“没错!标儿!你要相信皇上啊!”

朱标道:“我相信不相信有什么用,反正就算我瞧不起他,他还是皇帝,我就是嘴上嘀咕一下。”

马秀英轻轻捏了捏儿子的脸蛋:“好了,不说这个了。他们夫妻俩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朱标皱眉:“对哦。我爹才不会这样。我爹在男女上的道德感比主公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朱文正赶紧严肃道:“是这样没错!四叔一点都不好色。”

李文忠:“……都还好,都还好。”

朱元璋:“……没错!”

洪武皇帝朱元璋好色,和我陈国瑞……朱国瑞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朱元璋冷汗都要冒出来的时候,幸亏常遇春及时赶到,和朱标商量修建宫城如何安排劳动改造营的事。

有了正事,朱标立刻全身心投入工作,免了朱元璋被亲儿子架起来烤的危机。

三位义子见朱标离开,知道朱元璋很快就会恼羞成怒,赶紧找借口纷纷出城回军营躲避。

朱元璋看着马秀英,怪不好意思:“秀英啊……”

马秀英上手轻轻捏了一下朱元璋的耳垂,嗔怒道:“听到标儿的话没有?不好好保护我,瞧不起你!”

朱元璋松了口气,笑道:“放心放心,有我在,谁也伤不到你。不过被标儿这么一说,我才想到,当初郭子兴……”

对啊,我老朱长得再好看,当初也只是个来投奔的乞丐。我家秀英是你郭子兴世交挚友唯一的血脉。你把秀英嫁给一个乞丐,不会良心不安吗?

马秀英淡然:“事情都过去了。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你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乞丐,我们当初不正好凑一对吗?很合适。”

朱元璋没来由的心头一酸。他扶住马秀英的手臂,转移话题道:“现在我们是朱皇帝和马皇后,也是最合适的一对。暑气正浓,回房好好休息,标儿给你房间放了许多冰块呢。我看我们跟着标儿,比在应天当皇帝皇后舒服多了。”

马秀英笑道:“标儿爱享受,却不伤民。若天下富豪有标儿这分本事,让他们奢侈享受又如何?”

朱元璋得意道:“那是。但谁又能和我们标儿相提并论?”

……

朱标在父母面前向来肆无忌惮。哪怕他差点以为不是亲生的,父母解释后,他就信了,继续肆无忌惮。

其实朱元璋说的话他还是将信将疑,但娘的话太有道理,朱标可太信了。

怎么想,自己都是娘亲生的孩子。谁也不准质疑。

朱标说的那番话,其实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让他爹老实点。

他爹现在很老实,但朱标知道,许多勋贵家中已经出现了新欢和旧妻争宠的事。如果这种事敢发生在他家,朱标可不会再秉承什么人道主义精神,该发卖发卖,该滚回娘家的滚回娘家。

敢反对?有本事你朱国瑞和我朱标分家啊?

朱国瑞家中仍旧一片祥宁,倒是北平被定为北京,应天改名南京的时候,洪武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追封马皇后的生父马公为徐王、生母郑媪为徐王夫人,并在圣旨中,细数自己还是个小兵的时候,马皇后对他的不离不弃,称只有马皇后是他朱重八之妻。

这一道旨意,让朝中后妃娘家都惶恐不安。

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了几十个义子。原本历史中,那些义子大多战死。但这个时空,朱元璋打天下容易许多,许多义子都活了下来。

那些义子纷纷打探消息,是不是有哪个不长眼的后妃在自家义母面前耀武扬威,个个怒气冲天。

因为成了皇子外公而有些张扬的胡泉,立刻缩着脖子在家里装病;和胡泉天天的吵架的胡廷瑞也自请戍边,不敢留在南京;最近被人撺掇着有些跳的郭家也安静下来。

自此,对马皇后的风言风语销声匿迹。

即使朱元璋和马秀英不在南京,宫城和南京城也一片祥和。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旨意的时候愣了许久。

怎么我前脚偷偷骂了朱元璋,后脚朱元璋就下旨改正错误?

他亲爹立刻道:“当然是我上的折子!”

“哦。”朱标挠挠头,隐藏住心中的异样,把胡思乱想压了下去,继续干正事。

他虽只是北平知府,所管的却不只是北平的事。

朝中有消息传来,大明要在南京和北京建立“南直隶”“北直隶”两省,朱标很可能会成为“北直隶”主管民事事务的长官,与燕王朱文正同掌燕云十六州。

在地区划分上,朱元璋本想更改元朝的说法,将“行中书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

他与朱标商量的时候,朱标告诉他,一个拗口复杂的名字,会给公务传递和百姓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最好越简单越好。

其实宋以前的行政规划就很好,什么刺史、州牧,不比之后一连串拗口的记不住的官名强。

朱元璋想了想自己看宋元官职表脑壳疼的状态,深以为然。

于是,既然百姓们都习惯了“行中书省”,就直接简化为“省”。省下为“府”,府下为“州”,“州”下为“县”,最高行政长官依次为知省、知府、知州和知县,仍旧是省、府、州、县四元行政规划制度。

其他官职也依照汉唐官制,名称能简化的就简化,以免增加“行政成本”。

这“行政成本”也是朱标教朱元璋的。

如果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大商业集团,朱元璋许多两眼一抹黑的事,都能依照他给朱标多年打下手的“富商经验”得到解答。

朱元璋天天拿着算盘算着“成本”“支出”,喊着“预算”“赤字”,让朝中除了最先跟着他几位文官都颇为不习惯,还有文官上奏劝诫,说朱元璋如此有辱斯文。

朱元璋骂道:“当皇帝不就是管一个国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什么是有辱斯文?!为了大明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抠叫有辱斯文,那你给俺做点斯文的事啊!来,你给俺想想怎么斯文地把北边南边的军费开支和即将治理黄河的开支拿出来!”

把朱皇帝气得都自称“俺”了,劝诫的文官只好败退。

他们找到宋濂等人,希望宋濂能带头再劝诫一次。

道德完人宋濂微笑:“此事简单。只要诸位能把今年的国库开支窟窿补上去,想必皇上也不会为那一个个铜板有辱斯文。”

他们立刻愤怒:“那么多钱,我们怎么补!”

刘基没好气道:“那你们说什么屁话?钱是大风刮下来的?觉得有辱斯文就编书去,这样就不用管军士和百姓是否会饿死,不会用衣食住行来侮辱你们的斯文。”

来人脸气得青紫,拂袖而去,对外只骂刘基和宋濂不知道劝诫君王,是佞臣。

刘基一生气,立刻禀奏朱元璋,又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为了国家百姓对钱斤斤计较算不算有辱斯文”。

刘基开辩论会开上了瘾,据他自己说,开了几次辩论会都没能骂死个人,他心里不舒服。

朱标表示,刘先生这症状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和一帮拥有实干思想的文人用有辱斯文的方式,将大明之初这个到处都是破窟窿的国家勉强运行起来,身在北方戍边的朱标就轻松了许多。

南边运来的钱粮充足,朱标又可以在改建大元皇宫的时候搞“以工代赈”那一套,接纳许多农闲时的百姓,让他们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得一口饭吃。

朱标虽又是先斩后奏,但颁布的官府公告都是说“洪武皇帝亲自下令”,让百姓们每次领饭前,都先对南方拜一拜。

朱元璋背着手在北京城微服私访的时候,就听见自己的名声节节攀升,才登基两年不到,就成了百姓口中的“百年难得一见大明君”,哭笑不得又不由叹气。

“只是让百姓短暂的吃饱肚子,就能成为千古明君,这明君当得多容易。”朱元璋自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