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科学阁和双诰命制(二更三更一百零二万和一...)

科学阁和双诰命制(二更三更一百零二万和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有了燕龙图的手稿后, 朱标以为自己能很快把蒸汽机甚至内燃机弄出来。

没有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只靠着工匠们用穷举法摸索,探索效率低得可怕。

朱标虽然有一些理论知识, 但他只有一个人,还要忙更重要的事, 只能把自己记忆中可能会用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交给其他人琢磨。

他之前摸索新式火器就用了很多年。有了图纸, 再摸索个十年二十年的, 他等得起。

朱标开始按照燕龙图的图纸研发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时候是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1363年。

现在是洪武三年二月, 公元1369年(这个时空的洪武元年是原本历史中的吴元年)。

足足五六年,朱标都从圆滚滚的福娃团子,变成了一个婴儿肥和娃娃脸仍旧很倔强的俊秀少年郎。

朱标乐得脑袋已经完全被“蒸汽机”三个字撑满, 再也无暇思考其他。

朱元璋担心朱标跑太快摔着, 是因为朱标从燕乾那里得到消息会后,和喝醉了酒似的,已经摔过一次。

如果这时候还有其他穿越者在,一定会发现, 朱标现在的状态,和《儒林外史》中中举的范进差不多。

若不是朱元璋拦着, 乐疯了的朱标恐怕已经冲到了街上,从街头像猴子一样跳到街尾了。

朱标换好了衣服,喝了一杯热水之后, 再次用公鸭嗓子笑得停不下来。

宋濂也跟着傻笑,只有刘基和朱元璋还算镇定。

刘基道:“别笑了别笑了。那个蒸汽机、蒸汽机已经能用了?不是又是那个什么, 什么实验阶段吧?”

其实早些时间,工匠们做出了一个大块头蒸汽机,只是每个零件都需要工匠们精心手工磨制很久,且非常容易损坏,只能证明“蒸汽机”这个东西确实能够做出来,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朱标被朱元璋扯了好几下脸颊软肉,才冷静下来,但又没有完全冷静,一边说一边笑道:“能用!虽然个头还是很大,但能装到船上!燕叔叔已经派人试过了!这次南京女学立下的功劳太大了!”

朱标使劲点头,眉眼弯弯道:“就是女学!女学不是专修数学、物理、化学等不能出仕的学问吗?她们加入了研究,承担了计算,还在学校中建立了模型,推导出变量公式……”

朱标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把宋濂和刘基都说晕了。

朱标知道两人没听懂,他只是用这些专业术语表达心中的欣喜。

众所周知,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是因为他们口中的大航海,实际上的大殖民、大掠夺时代。

那时候除了关着国门做着美梦的古老清帝国,全世界都被卷入了这场大航海的战火中。

西方国家重视数学、物理、化学,原本只是为了计算炮弹轨道,能让武器更具有杀伤力。

当时除了新式火器,不需要更前沿的科技。

火器从火绳枪、燧发枪发展到现代枪|支的过程,就是数学、物理和化学从挖坑开始一点点奠基的过程。

都是从零开始,如果古老的华夏民族比西方更早得到了这个契机,那么华夏民族能抓住这个契机吗?

后世无数人的眼睛都注视着明朝,这个如果当时有更多英明的皇帝,可以让一直领先于世界的我们继续领先于世界的朝代。

朱标回到了元末明初,得到了一位北宋年间科学家的“妄想手稿”,结合现代穿越者浅薄的科学知识,经过了工匠们五六年的研究,最后在女学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力支持时,终于将成果厚积薄发。

有了蒸汽船,大明就有了走向海外的资本。即使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不可避免,大明也有了和平换取资源的退路。

朱标没想到,那群勋贵官宦女眷居然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学习,就能发现和创造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工匠们只能靠着经验尝试的实验,变成了有理论支撑的真正科学的实验。

女学手中的理论,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指路明灯,让工匠们可以朝着目的地扬帆起航,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终点。

朱标没想到,但事实发生后又不例外。

且不说西方许多厉害的科学家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极璀璨的光彩,特别是吃天赋的数学家,很多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举世震惊的成就。

就说原本历史中不注重科学发展的古代,也有自学成才的女性数学家。

朱标给了她们系统的教材,给了她们“巨人”的肩膀,她们衣食无忧,还有“诰命”这个足以让她们努力的目标,女学学生们只是活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创造可以解决难题的数学模型,不涉及任何创新创造,其实并不算匪夷所思。

只是在这个时代,理论科学第一次绽放的光芒,足以称之为奇迹罢了。

朱元璋更加没想到,那帮学算数的女娃娃,居然能有如此能耐。

他本以为,她们对算术等知识钻研得再深,也不过是会算账持家罢了。

朱元璋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男人,他骨子里对女性的轻视不可避免。但他又是一个自身很强大、足够自信的封建帝王,所以当事实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又很坦然地接受了女学中的学生们很厉害的事实,并且制定好了如何扶持她们、褒奖她们、激励她们继续努力研究的计划。

“标儿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惜科举不考这些,所以天下最聪明的人不研究这些。”朱元璋比起欣喜,更多的是感慨,“科举是不是该改一改?”

朱标摇头:“科举就是为了做官,官员只需要知道一些科学的皮毛,增长见识。除了一些天才之外,人的精力有限,在一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另一方面就无法顾忌。研究科学,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以大明的国力,还养不起完全脱离生产的科学家。”

“贵族女眷本来就不事生产,衣食无忧,正好适合搞科学?这倒是一个新奇……新奇的思路。”刘基捋着胡子道,“那么一些无意仕途,或者仕途不顺的官宦子弟,或许也能吸纳进研究科学的人群中?”

朱标点头:“可以是可以,但除了自己兴趣在那的人,他们研究科学的动力并不高。”

朱标讥笑了一声,道:“伯温先生可能不爱听,但世上高尚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要有利益,才有动力。女子获得名誉、地位、金钱等利益的途径很少,王朝统治越稳固,她们获得利益的途径就越来越少。所以一条研究科学就能稳定获取利益的渠道,能让她们疯狂。女子除了力气,没有一处不如男子。否则历代就不会严禁女子干政了。”

即使他们已经算这个时代不算太歧视女性的人,但朱标这话仍旧让他们难以接受。

不过朱标是“神仙童子”,在神仙眼中恐怕真的是这样,他们也就很快不在意朱标离经叛道的话了。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道:“这样很好。”

既有能用上女性能力的渠道,又不用担心女性干政,在现在看来,确实是双赢。

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不会太遥远的未来,掌握了生产力,赚得了荣誉、地位、资源第一桶金的女性们,走向政坛是水到渠成的事。

高层贵族女性衣食无忧,心无旁骛地研究科学理论;中低层女性如果能接受公学教育,也能增长见识,还有进入基础公学当先生,进一步提升“野心”的机会。

这个世界才有趣。

否则都是男人争来争去,没有些危机感,这世界为免太为无趣,发展太慢。得让所有人都努力动起来才行。

只是不知道现代社会来临的时候,在新的华国,会不会出现新的文理歧视,比如“男人滚去学文科,他们的脑袋生物构造就让他们不适合学理科”之类的暴论。

那可是太有趣了。

被家里人传染了一点乐子人属性的朱标,真想再穿越一次。

女学立下了大功劳,又有朱标为朱元璋剖析女学的未来和前景后,废除女学的声音终于销声匿迹,支持扩充女学的声音越来越高。

元末明初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不只是物质,思想也一样。

多年战乱打得全国青壮年男性数量骤降,在外劳动养家的几乎都是女性。这时候除了一些从未关注过平民百姓的豪强官宦世家养出来的道德先生之外,不会有约束女性抛头露面的声音。

就算有,在推行放脚和女子分田政策的朱元璋这里,他们都得忍着。

朱元璋被传统文人围剿了这么久,现在围绕在朱元璋身边的文人们,就像是后世“粉丝提纯”一样,精神上高度统一,且极具攻击性。

比如刘基,天天都想骂死一两个人。

在这种环境下,朱元璋仿照翰林院等文臣荣誉称号,给了女性一套全新的独立于丈夫的诰命,就没有任何反对声音地顺利推行了。

之后女性可以拥有两种诰命。一种是由丈夫官职所获得的诰命,一种是“科学阁”头衔。

“科学阁”和宋时的“龙图阁”等一样,设立“学士”“大学士”等职位,其俸禄等同于相应品级的官员,远远高于诰命俸禄。

女性虽然可以有双诰命,但俸禄只算最高的一种,也就是说,进入“科学阁”的女性,就只领“阁老”的俸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元璋还是挺抠门的。

除了建立“科学阁”之外,朱元璋还准备制定助学和奖励计划。这些计划,当然就交给朱标了。

后世大学制度虽然不完善,会衍生出学阀、水论文等相应弊端,但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先进,够用了。

设立科学阁,无论在华夏历史,还是在世界历史,都是足够称之时代里程碑的壮举。

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勋贵官宦们而言,他们只是开心自家人有在战场上立功之外的获取利益的途径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