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山东豪强焦急万分(一章半合一...)

山东豪强焦急万分(一章半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因爹被欺负, 特意攥紧了拳头为爹出头。他的憨憨爹非但不感动,居然还怀疑自己背着手藏东西。

刚从草原回来的朱棡“嗷嗷嗷”地叫着扑了上去,挂在了朱元璋背上;朱棣和朱橚两小孩左右包抄, 像猴子一样挂在了朱元璋腰上。

朱元璋扎着马步大喊:“重死了!下去!”

朱标得意大笑:“压死你个臭爹!不要怕, 大哥罩着你们!把臭爹往地上压!”

朱元璋怒道:“反了你们了!啊嘿!”

朱元璋弓步扎得更稳,得意洋洋:“压不动!”

厚颜无耻以养身体为名寄居在朱家的李善长捧着茶杯路过, 嫌弃地摇摇头,径直离开,去找同样在北京定居的朱升、季仁寿喝茶看戏去。

朱标先和李善长打了声招呼, 然后捏了捏拳头, 也冲了上去。

朱元璋再强也抵不过四个孩子的熊扑,终于被压倒在地。

朱棡、朱棣、朱橚手牵手围成圈圈跳着欢呼,朱标半跪在地上对朱元璋伸出手:“喂喂, 别吓我啊, 应该没摔疼吧?”

朱元璋借着朱标的手, 扶着老腰站起来, 嘴硬道:“你爹我身经百战, 这点算什么!”

朱标道:“爹, 那我再摔你一次?”

朱元璋立刻甩开朱标的手:“去去去,不孝子。”

朱标辩解:“我哪里不孝?我不孝, 还会为你最忠诚的皇帝陛下殚精竭虑?”

从山东回来的燕乾侍立在一旁,总觉得这一幕怪怪的,但他不说。

朱元璋和儿子们闹腾过一番后,仔细询问了朱标的计划——朱标居然让李贞去找汤和借兵, 这事可能比他想象中的严重。

听了朱标详细计划后,朱元璋愣了半晌, 又感动又吃醋。

标儿说,“既然你们这么注重你们的经商利益那我就让你们破产”。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是霸道总裁天凉王破,但他此事心境大概和后世小言女主一样感动极了。

标儿不知道朱元璋就是他,所以标儿是对朱元璋这么好,不是对朱国瑞这么好。自己嫉妒自己什么的,老父亲扭曲了。

朱元璋酸溜溜道:“标儿啊,虽然我们忠于皇帝,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事事为他着想。你不是说他将来会变成老疯子吗?你还是要防着他点。”

朱元璋认真道:“标儿,陈迪不是又出航了吗?你还是让他在海外多给咱们备点庄园。你以前说得对,我们还是要防备朱家父子,功高盖主怎么办?”

朱元璋见朱标已经对洪武皇帝完全信任,心里更酸了:“标儿,你可别对皇帝比对你爹还好。”

朱标笑得差点喘不过气:“爹,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和皇帝吃醋?天地君亲师,君王本来就派在父亲前面,这不是你教我的吗?”

朱元璋愤怒道:“谁教你?谁教的?我没教过!”

朱标笑道:“我最初启蒙的时候,你就和我念的这个,别不承认,我记忆力可好了。”

朱元璋气得鼻子想喷火。

朱标继续大笑。逗老爹真是太好玩。

但一想起以前爹逗自己逗了十几年,他又觉得不好玩了。

所以今天还是让臭爹吃素吧。

不过朱标做的蔬菜也非常好吃,朱元璋吃得非常满足。但他只在朱标这里才满足地吃素,就算宫里有朱标培养的厨子,他也挑三拣四。

吃饱喝足,朱元璋在北京休息了几日才回南京。

他听了听朱标和他说的用“低价倾销”给山东那群豪商一点教训的事,时不时叫好。

朝中老用“重农轻商”来阻止他完善商税。朱元璋就算书读得没有这些人多,也觉得怪怪的。

重农轻商不该是减免农民的税,增加商人的税吗?怎么变成只收农民的税,不收商人的税?

别诓我老朱,汉朝重农抑商就是给商人征收重税。什么时候变成了不设置国家统一征收的商税?

他仔细看了官员的奏折,发现商税还是要收的,只是不以国家的名义收,而是收“关卡费”。

这种层层剥削的关卡费不仅加重普通商人的负担,收的钱也很难进入国库。更重要的是,这种地方收的关卡费,只要有当地官府保护,就能“免费”。

朱元璋又不蠢。他在朱标的指导下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有叶铮等人倾囊相授,立刻明白了这群人的意思。

这就和禁海一样。朝廷禁海,沿海豪强才好走私。朝廷层层设置关卡,普通商人很难做生意,只有官商勾结的地方豪强才能垄断市场。

朱元璋对他们的小聪明嗤之以鼻。

“想垄断市场,学标儿你,生产出更廉价好用的商品啊。”朱元璋抠着鼻孔道,“他们这点小伎俩,还算得上豪商?”

朱标手握帕子怼上朱元璋的鼻孔:“爹,别抠鼻子,注意形象。”

朱元璋拿着手帕继续抠鼻子:“在儿子面前,为父还需要注意形象?你真不孝顺。”

朱标额头青筋暴绽。

就算他理智上知道他爹是朱元璋应该是既定事实,他仍旧想要问,我爹这玩意儿是洪武皇帝?!

历史的滤镜碎了一地。

为了不让自己对洪武皇帝的滤镜碎得更加厉害,朱标将朱元璋赶回了南京。

大明已经确定要在明年发行纸币,现在朝堂天天都在吵架,南京的工匠们也在努力在元朝纸币的基础上,研制更难仿造的纸币。

元朝的纸币的防伪已经做得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纸币在目前条件下,比金属货币更难仿造。

朱标在折子上写道,让纸币生产变成纯机械,再加上一些化学防伪,让民间手工仿造的成本高于纸币价值,然后再严判制造伪造币的人,直接判死刑。仿造纸币的代价越高,民间流通的仿造纸币就越少。

之后就是培养大明官方钱庄人员,让他们能够熟练辨认货币,并开办存储业务。民间商号有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发行的银票,官府可以向他们取经。

在发行纸币的同时,金属货币也没有退出发行。

大明开始发行银币和金币。两种币都是加入了少量铜和其他金属,以增加硬度的合金,分别对应纸币100元和1000元的面额。纸币有发行面额更低的辅币,但辅币不兑换金属货币,必须凑齐一百元和一千元整。这样就能尽量减少民间兑换金属货币的频率。

原本的铜币继续流通,等额纸币一元钱。但不继续发行,这样逐渐退出市场。

纸币最高五年,就会出新纸币。这时候也是旧纸币不再发行,但一同流通,逐渐回收旧纸币,更换成新纸币。

依靠国家钱庄和朱标经营的钱庄,再加上赋税收入,回收旧币的过程会很顺利。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国家要撑住,时刻关注货币的价值,以选择增发或者缩减纸币的发行量,绝对不能不认可纸币。

比如元朝末期,发钱发纸币,交税却不能用纸币,百姓怎么能信任纸币?

大明只要保证十年左右纸币可以随意兑换金银币,很快民间流通的金银币就会急速减少。大明只要不滥发,就不用担心金银储备……

朱元璋揣着朱标写的折子回南京,让大臣们以朱标的折子为基础,讨论一个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发行纸币方法,并将此事刊登在了报纸上,让百姓们写意见,在官员筛选后,呈给皇帝看。

百姓们都惊讶极了。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朝廷颁布政策,先询问百姓的意见。

许多能人异士都十分兴奋,绞尽脑汁献策,希望自己能被皇帝选中,青云直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