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这只是历史的巧合(二更合一一百三十九万营...)

这只是历史的巧合(二更合一一百三十九万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人中唯独陈英见到了国王派来的“你打越界了”的使臣, 在“大越国”边境停了下来,就地休整,准备屯田。

这个派出使臣的国王, 来自统治印度的图格鲁克王朝。

好了, 现在梳理一下,这三人都迷路到哪了, 为什么迷路得如此快。

首先,把这个时期的中南半岛地图摊开。

现代地图上,这里从东到西, 依次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个国家, 马来西亚半岛上北部是泰国,南部是马来西亚。

这个时代,中南半岛上目前只有两个较为强盛的封建国家, 东边为大越国, 西边为罗斛国大成(阿瑜陀耶)王朝。

两个王国中间, 有占城、老挝、高棉、素可泰等小国。马来半岛有三佛齐王国。

大越国依托一千多年依附中原王朝的历史, 自诩为“华”, 称其他地方为“蛮夷”。所以为了“受命于天”“以夏变夷”, 多次对外扩张。

大越国与中原封建王朝类似,一边扩张一边军屯, 所以王朝和百姓上下一心, 扩张速度十分惊人。占城和老挝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大越国夺得。

正因为它十分强大,才会打云南的主意,主动入侵大明。

大成王朝前身为罗斛国,在十三世纪时, 先后攻打真腊(吴哥王朝,领土大约是今柬埔寨)、素可泰(与罗斛国同在今泰国地区)、三佛齐, 占据了西到印度洋、东到湄公河、北与云南接壤、南部囊括大半个马来半岛的广阔领土。

罗斛国后来灭真腊、素可泰等国后(真腊在明宣德年间趁暹罗衰弱复国),向大明朝贡称臣,被洪武皇帝赐名为“暹罗”。

除罗斛国和大越国这两个较为强大国家之外,缅甸现在正陷入分裂,三佛齐被罗斛国和满者伯夷国(爪哇)分食,几近灭亡。

所以当明军打败大越国,清扫大越国全境的时候,所遇到的抵抗,只有罗斛国。

事有碰巧,罗斛国刚打完真腊国首都吴哥,虽然获胜,但国力消耗不少,正需要休养生息。

洪武元年,大明刚建国,朱元璋就派使臣前往中南半岛“暹国”(那时大明并不清楚古籍中暹国其实是素可泰),要求暹国朝贡,以稳定中南半岛局势,好孤立云南。

罗斛国接待大明使团之后,暂时观望。到了洪武七年,他们才派人前往大明打探,并在洪武九年朝贡称臣。

现在大明气势汹汹打了过来,来者还举着“燕王”的旗帜,一看就是大明最正规的军队,罗斛国就误会了。

他们误以为大明因罗斛国不肯朝贡,认定为敌国,所以特意来讨伐。所以朱文正一路上都没有遇到罗斛国王派来的提醒他“走错路打过界”的使臣。

至于朱文正认为没遇到抵抗,那只是因为罗斛国刚经历了一场举国大战,又骑兵多为战象,而象这动物其实不适合当骑兵,头脑过于聪明,服从性差,只要遇到惊吓就会乱窜逃跑,根本无法列阵。

朱文正的军队有火炮和燧发枪,甭管打不打得中,声音和火光一起,硝烟味弥漫,战象就吓疯了了,朝着背离明军的方向横冲直撞。罗斛国死伤无数,城墙也被大象撞垮。

朱文正不认识罗斛国的旗帜,一看到这个独具特色的战象军队,就以为是大越国的军队,闷头往前冲,甚至把罗斛国首都都冲破了,一直冲到了孟加拉湾。

他现在站着的领土后世属于缅甸,现在属于罗斛国。

朱文正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冲过头,没意识到后来遇到的战象骑兵是罗斛国的军队,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罗斛国的都城冲破、罗斛国的国王都北逃了。

大越国的国都已经被攻破。所以他完全没想到,还能打到第二个都城。

就算看到某座城池较为繁荣,里面有一座比较好的小宫殿,他也只以为是藩国、陪都之类,毕竟无论是大元还是大明,都有两个都城和很多座行宫。

于是,一系列巧合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会。

朱文正以为自己在打大越国,而罗斛国以为大明因他们不朝贡而打他们。最后造成的乌龙结果,就是朱文正站在海边使劲挠头,把头发挠断了好几根。

至于李文忠,情况就更复杂了一点。

大越国南边的确是靠海的,李文忠的军队有一半是船队,一半在陆地上,用船队火炮配合陆地轻骑,沿着大越国海岸线攻击,收割逃窜到海边的大越国残兵。

然后他就从大越国的海岸线绕到了罗斛国的海岸线。

罗斛国正被朱文正攻打,他没遇到什么抵抗,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打到了已经快灭亡的三佛齐。

三佛齐一听炮响,就投降了,而且还有人劳军。

因为三佛齐的军队差不多已经被罗斛国和满者伯夷国解除武装了,现在维持治安和反抗罗斛国、满者伯夷国的军队,是从南宋时躲避元朝南下的华人组织起来的武装。

原本历史中,三佛齐的王子抛弃国民逃跑到了现新加坡,他的后人在马来半岛南端定居,每年交给已经被赐名暹罗的罗斛国四十两黄金作为暂住费,建立马六甲王朝。

后来永乐帝派遣郑和下西洋,马六甲臣服永乐帝,成为大明属国,被大明保护,重现繁荣。

在三佛齐的王子逃离后,当地华人就推举广东人梁道明重建三佛齐国,后臣服大明,就是旧港宣慰司的由来。

直到永乐帝的孙子明宣宗听从朝中大臣的进谏,放弃安南和南洋所有领土(同时也放弃了北边草原进攻主动权),马六甲和旧港才脱离大明的统治。

所以现在的三佛齐不仅已经走投无路,军队也基本是当地华人自己组织的武装。李文忠一打过来,当地华人一问大元已经灭亡,大明是汉人王朝,还在分田搞大生产,并且鼓励海外贸易,就激动了。

“财神爷陈家现在变成国姓爷了?”

“现在攻打这里的三个大明的大元帅全是陈家的人?”

“海外经商这一块就是财神爷陈标公子管?!”

李文忠努力比划着和当地华人用各自都听不太懂口音的大元官话聊天:“不是陈标,现在是朱标。标儿现在是北直隶知省,他在北京……元朝的大都当官。云南是陈英,就是标儿的哥哥管。”

当地华人的眼睛亮得让李文忠眼睛都被闪疼了。

李文忠万万没想到,大明和他义父朱元璋的名声在南洋不好使,一说“豪商陈家”“财神爷陈标”,这群人就几乎放弃了所有怀疑,恨不得立刻回大明老家瞅瞅了。

陈家的名声,在南洋真是过分响亮。

通过和当地人的交流,李文忠才知道自己走错路,早就打过界了。

就在李文忠犹豫要不要退回去的时候,当地华人跪地嚎哭,求李文忠别走。

下南洋的华人基本都集中在目前还没有命名的马六甲海峡两侧,即濒临灭亡的三佛齐国内。

这年头,敢下南洋讨生活的华人特别勤劳和聪慧,所以赚钱很多。他们就成了罗斛国和满者伯夷国主要压迫对象。

现在发现中原王朝有实力保护他们,他们当然不愿意大明离开,跪着求大明收了这块地,千万不要抛弃他们。

他们都快被逼得弃国逃跑了,仔细想一想既然快没活路了,不如投靠一个和三佛齐国没有仇的强大国家。给大明当臣子,总比被罗斛国和满者伯夷国当奴隶强。

听说大明的大臣生活比这里的国王富足多了。

特别是在李文忠十分为难,说“这里太穷,如果打了下来,标儿还得派人来治理,让当地富裕起来,工作量太大”之后,他们就更不愿意李文忠走了。

听听这话,是人说的吗?这是神!不愧是中原王朝!

最后给他们会心一击,让他们彻底下定决心的是他们问大明能不能让他们信奉大乘佛教,李文忠回答,“佛教?我们那很多人信。皇上曾经都在佛寺里当过和尚”。

佛教从印度兴起,但印度不信佛教信印度教,现在还被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占领了,逼迫印度人改信伊|斯|兰教。

现在南洋地区宗教纷争十分厉害,印度教势力和伊|斯|兰教势力分庭抗争,三佛齐国这个大乘佛教国就在其中挨打。

李文忠听到此事后,解释道:“我们大明信仰宗教自由,只要遵守大明律令,不干涉朝政,信什么都行。”

三佛齐国的王室要求很低,只要能让他们继续信奉大乘佛教,不强迫他们改信就没意见。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国家攻城略地开疆扩土后,还要管别人拜什么神佛。

这有什么意义吗?难道不是只要不违反朝廷律令,不聚众闹事,不行伤风败俗之事,信什么神仙、信几个神仙都可以吗?

算了,想不明白就不想。为什么我要去想那些蛮夷脑子里想什么?我又不是蛮夷。李文忠放弃思考这个。

在当地人抱着腿跪地挽留下,李文忠同意在这里驻兵保护他们,等候大明派人来接管和治理。

当李文忠、朱文正和陈英汇合后,他们拼凑了一下信息和地图,发现各自都打过头了,其中以朱文正最为夸张,把“暹国”打下来了。

李文忠:“旧港主动臣服,和我没关系。”

李文忠隐瞒了自己是先打过头的事,反正对方愿意臣服大明,他就没出错。

陈英:“得冷国正处于分裂,谁也无法做主,就一同臣服了大明。自称德里苏丹国图格鲁克王朝的印度王国使臣,愿意和大明重新划定了边界。我上报朝廷后,请皇上重新派使臣来商议边界一事。”

得冷国就是大明对缅甸那一地区政权的称呼。得冷国在勃固王朝向阿瓦王朝改朝换代期间,后在永乐年间臣服大明,改为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

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在明宣宗时期反叛,支持麓川思氏父子,掀起麓川之难。这就是明宣宗时期主放弃海洋派占据上风的起因事件。

在这个时空中,得冷国众多割据势力也在见识到大明的强大后,臣服明朝,愿意成为明朝的行省。

朱文正:“你们等等,我去找找暹国国王在哪,我相信他也是主动臣服大明!”

李文忠和陈英都用意义不明的眼神注视着朱文正,看得朱文正心情越来越暴躁,现在就要骑马去找暹国国王,逼他承认他是主动臣服大明,和燕王没有关系。

“好了好了,事情都这样了,先找标儿求助。”李文忠和陈英一同按住朱文正,李文忠道,“多了这么多领地要治理,朝中大臣恐怕会很生气。”

朱文正破口大骂:“那群迂腐之人!我们武将开疆扩土,他们还要生气?!”

“好了,消气。”陈英十分沉着冷静,“得冷国和三佛利国都是主动臣服,至于暹国,我记得皇上曾派遣使臣要求其朝贡,他们一直没有同意。现在他们又派战象阻拦你,你做的并未有错。”

朱文正愣了许久,然后使劲点头:“阿英说得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