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皇帝征东太子监国(二更合一一百六十六万营...)

皇帝征东太子监国(二更合一一百六十六万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准备好了折子,第一次认认真真按照流程递折子献策。

但他的老爹朱皇帝,把玉玺塞给了朱太子, 自己带着马皇后北巡了。

朱标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刚睡醒, 抱着铺着鹅黄绸缎的匣子,半晌没回过神。

他爹捎带给他一个匣子, 里面是离宫出走让他监国的书信,和硕大一颗玉玺。

刘基:“愣着干什么?上朝去!从今天起,太子监国!”

朱标就这样一头雾水地被罩上太子衣冠送进了宫, 和群臣面面相觑。

“啊……这……”朱标还紧紧抱着他爹留下的匣子, 仿佛怀里抱着的是他爹的遗物似的,“接下来该怎么做?”

群臣继续面面相觑。就算太子殿下你这么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啊!

群臣也是今天一大早才得知皇帝皇后北巡的消息。

这对夫妻离京从来不讲究排场, 只带着一队亲卫, 登上蒸汽船就嘟嘟嘟拉响汽笛跑了。群臣们经常被这对突然跑路的夫妻弄得一脸懵。

“太子殿下, 你不是有要事要商议吗?”刘丞相提醒道。

“哦哦哦。”龙椅很大, 朱标把匣子放到身旁, 从内侍手中接过自己写好的折子, 突然意识到不对劲,“等等, 我怎么坐在龙椅上?赶紧给我换张椅子!”

终于回过神的朱标像屁股被火烧了一样, “砰”地弹跳起来。

刘丞相忍着笑道:“这是皇上的命令。太子监国,地位等同于皇帝,你就坐这,谁也不准改, 还不准加垫子。”

刘丞相憋住笑,露出了严肃正经的神情:“皇上说, 太子殿下老笑他龙椅太硬花纹太多,坐着硌屁股,不肯多垫几层垫子,要面子不要舒适。所以皇上就让太子殿下吃吃他受的苦。这是皇上的口谕。”

刘叔叔,你口中这个皇上,他正经吗?你这个传话的丞相,又正经吗!

朱标出现在群臣面前的几次,都是一副智多近妖杀戮果断令人毛骨悚然的模样。许多对朱标不熟悉的人,第一次看到朱标被皇帝“戏耍”得一脸懵的神情。

这样的朱标终于像是个普通被长辈坑了的小青年,让他们心中的不适减轻了不少。

同被皇帝坑,至少现在不是只有他们焦头烂额,有个太子帮忙兜底了。

“呃……我……”朱标使劲拍了拍脸,屁股在专门被撤了垫子的硬邦邦龙椅上挪动了一下,道,“我和你们商量一下关于官员福利问题。”

刘基虽然知道朱标折子上写了什么,也替百官问道:“太子殿下,何为福利?”

朱标道:“‘福利’一词古代指幸福和利益,我这里来描述官员俸禄之外应该获得的利益。”

宋濂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这不就是皇上一直反对的潜规则?!”

朱标解释道:“没有规定的利益,官员拿了叫潜规则;若是规定了,那就是官员应得的福利。”

朱标的目标不是官员福利,而是科举改革。但他不可能一来就说什么科举改革,那一定会被百官反对,说不定还有较为迂腐的人会撞柱子。

从“官员福利”入手,减轻官员的警惕心,再把话题绕到科举上,将科举平稳改革的成功率更高。这是朱标写在折子里,准备让他爹实施的计划。

结果他爹撂挑子,带着他娘拉响蒸汽船的汽笛,嘟嘟嘟北巡去了,让他自己干。

潜规则说难听些,就是贪污受贿,朱元璋之前查得很严格。朱标一说“福利”,官员们吓得连连上奏是,说大家都要当清官,要两袖清风,不应该被物质利益诱惑。

朱标伸手往下虚空一按,因他之前的积威,吵闹的百官立刻噤声,竟和朱元璋上朝时一样。

“国之本为民,士为秀民,乃是百姓的代表,也是国家的脸面。若你们生活太寒酸,百姓看到了,对大明朝廷是否稳固恐怕会心生疑惑。”朱标说的不是他的真心话,但他知道,这不仅是大部分官员最想听的话,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我读书时总有疑惑,书中故事,贪官生活优渥,家族兴旺;清官生活清贫,甚至还让妻儿父母挨饿受冻。这不符合百姓最朴素的好人得好报的心愿。”

朱标扫视了百官一眼,百官皆仰着头看着他,眼神中看不出心中感情。

“如果让好官挨饿受冻,只有贪污才能让家庭美满幸福,那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显然是有问题的。好人就活该受苦吗?世间不该有这样的道理,大明不能成为这样的国家。”

宋濂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官服上的补丁,若有所思。

“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能在任何情况都坚定道德理念的人是圣人,而圣人百年难遇啊。我自己就不是个圣人。我很确信,如果我的亲人即将饿死冻死,我恐怕什么礼义廉耻都不顾,只想让他们活下来。”

“所以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何要拿来考验别人?”朱标苦笑着摇摇头,“我相信正常的人,心中都有良知。官员不贪污也能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那么他们贪污就只是为了超出舒适生活之外的东西,一些……脸面和虚荣。有良知的人,想要控制住贪念,或许会更容易。”

季仁寿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

“再者,不贪污就能生活得很舒服,贪污了可能会砍头抄家流放,就算纯粹以利益论,贪官们心里也会掂量掂量这得失。”朱标的语气变得冷酷,“朝廷仁至义尽,他们再贪,杀起来也更理直气壮一些,对吗?”

百官们的神情终于发生了些许动摇。

他们思索着太子话中的含义,居然有些被说服了。

清官的故事中,不是自己饿死病死累死,就是家人饿死病死累死,死了还没有钱买棺材板。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这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其实现在大明的官员待遇不算差,至少比元朝规定的好。

历史中,朱元璋给官员们规定的俸禄是按照富农的年收入算,规定的假期每年一共十八天假,都比元朝强。

元朝官员的假期一整年只有十六天。不过因为元朝皇帝更换频繁,几乎都在内斗。皇上不管事,官员也基本没活干,所以这短暂的假期不会对官员造成“困难”。

大明官员的待遇远不如唐宋。在官员们的抗议下,明朝中期,大明官员的假期逐渐增加到了每年五十多天。官员的俸禄也由各种潜规则补足。

朱标还不知道自己是太子的时候,帮朱元璋算过当官需要的包括排场在内的基本支出。这个时空的大明官员目前工资水准比历史中的大明要高一些。

南京还是应天的时候,举办的第一次有烟花的元宵节让朱元璋印象深刻。朱元璋提前把元宵节加入了大明的法定节假日,规定放十天。现在大明的假期一共有二十八天。

所以大明现在百官的生活不算差,只是仍旧比不上宋朝。

朱标原本以为这样够了,朱元璋更是以为自己是个仁慈的好皇帝。

当朱标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之后,才发现了其中有很大问题。

首先,南京北京的房价节节攀升,官员们看似丰厚的薪水在交了房租后,就不剩多少;

再者,封建朝廷的“官”和“吏”是两个系统,读四书五经科举入朝的官员大多不通庶务,必须自己花钱聘请更多的“吏”和“幕僚”,比如地方官的“师爷”,否则就无法完成官员的本职工作。这请人又是一大笔支出;

其次,这个时代不可避免有很多人情来往,逢年过节都要送礼,偶尔还要互相请客。官员那点钱够买菜在自家做饭,去酒楼饭馆就捉襟见肘了……

很多在朱标和朱元璋看来不必要,但在这个时代现实中都需要的排场和礼节,让不拿潜规则钱的清官日子变得拮据。

朱标知道自己是太子后,拉着他爹一同反省。

他们犯了孤立、片面、没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大错误。封建时代的官员是统治阶层,如果不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仅凭刑法和道德去强迫他们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失败这一条路。

要让大明的官员少对百姓伸手,就需要朝廷补贴。

朝廷补贴之后,想不造成宋朝冗官的问题,就需要改革官制。

改革官制,科举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官制。

环环相扣,朱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官员们得到了实惠,皆大欢喜。

朱标开始向百官诉说“福利”。

为了“不让金钱腐蚀”官员,所以朱标制定的是“普通薪酬高等福利”。

他会兴建后世小叠野一样的官邸,打造一个“园林小区”,有职位的官员就能免费居住,减轻官员房租压力;

加大食堂建设,皇商旗下商店酒楼逢年过节都发折扣卡、购物卡,让官员们吃饭应酬无忧;

养老金和公积金制度,官员退休和返聘制度等一系列现代科学化的福利制度,确保官员们老有所依……

朱标一条一条将福利抛出来,让文武百官一条一条地斟酌。

现代福利制度有很多不适合大明的地方。面前可是大明最顶尖的聪明人,朱标要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让他们自己一点一点磨出他们想要的福利。

到后来,朱标捧着内侍端上来的蜂蜜水发呆,百官们争论得面红耳赤。

百官们吵得激烈,脸上的笑容也十分浓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