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90东南亚之王 > 第八百零七章 刘一鸣想坐地起价

第八百零七章 刘一鸣想坐地起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过刘一鸣并不觉得有这个机会,都说了是优质资产,拿着这些资产,英法很难战败。

英国人靠甩卖资产也能拖死德国人,就像英国在二战中做的那样。

二战的胜利,和美国人的直接关系,还真的就没有这么大。

…………

奥匈帝国并没有预料到意大利参战,实际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没有预料到。

因为战争到现在,意大利已经摇摆不定太久了。

意大利人一边和协约国谈判,一边和奥匈帝国谈判,一边又向德国人表示自己无意加入战争。

并且多次强调,三皇同盟是防御性质的条约,在这场由奥匈帝国发起的战争中没有效力,意大利不参与战争是正义的。

因为意大利人的种种迷惑行为,还有俄罗斯帝国的疯狂进攻,奥匈帝国逐渐抽调了在这里的主要军事力量。

宣战第三天,意大利先遣部队一个军的一个营一千人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向奥匈帝国蒂罗尔州发起了进攻。

三天时间出动一个军,侧面证明了意大利人早有准备。

一战意大利人的编制很奇特,集团军由数量不等的军组成,一个军由两个步兵师组成,一个师两个旅,一个旅两个团。

在这里都还正常,两旅四团制师,也是战前欧洲常用的编制。

但是团以下,一个团下三个营,一个营

一个排五十人,一个连二百五十人,一个营一千人,一个团三千人,一个旅六千人,一个师一万两千人,一个军两万四千人。

是不是感觉不对?明明是大编制基层建制,到一个师时却只有一万两千人,相对于其他国家,人数少了不少。

为什么呢?

因为意大利并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并没有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其他国家除了英国奇怪的团编制外,几乎都和意大利差不多,满编三千人上下。

但是其他国家的基层步兵编制要少很多,别的不说,此时的标准步兵编制一个连只有201人。

(随着战争改变的编制,开战之初是265人,比意大利人都多。)

多出来的人,一般都是技术兵种,意大利人只是将人数凑够了,但是炮兵、工兵、机枪手、迫击炮手等等极为缺乏。

相应的,意大利缺乏足够的火炮,特别是能够对碉堡和堑壕造成伤害的攻坚火炮。

另外还缺乏机枪和工兵设施,开战之前,意大利还只有四个师装备了机枪,这些机枪是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发生战争时,从南华帝国进口的。

工兵设施更是离谱,意大利人并不太重视工兵,以至于一战已经打了一年多了,意大利工兵还没有装备工兵钳,不得不用园艺剪临时充数——这是用来剪开铁丝网的。

不仅如此,意大利人还缺乏有经验的士官和军官,所以不得不提高基层编制,以减少对士官军官的消耗。

但是意大利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与意大利接壤的奥匈帝国蒂罗尔州因为驻军被抽走,现在只有四个本地二线团,加起来都不足一万人,而且没有火炮。

蒂罗尔州只有地方部队,这些地方守备部队因为历史原因并没有装备火炮,但是有机枪。

而意大利第一批出动的第一、第二集团军总计三十多万人,上千门火炮(新式火炮数量不足,老式居多。)。

即便蒂罗尔方向奥匈帝国有着地理优势,意大利人也不认为自己会输,毕竟这是一比三十的兵力优势和零比一千的火炮优势,隆美尔来了都不会认为自己能赢。

在伊松佐河战线方向,意大利人也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二十多万意大利人和更多的重炮,对阵奥匈帝国两万五千人,所有火炮加起来四十九门。

这是包含了37毫米战防炮的数量。

这两万五千奥匈帝国守军,大多是在东线被打残了,得不到充分补充,掉到西线来缓慢休整的军队。

可以说,意大利占尽天时,优势在我。

不过由于意大利没有大规模运兵的经验,所以哪怕是通过本国国内的铁路线进行运输,也出现了混乱。

加上意大利战争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充足的弹药,很多时候军队迟迟不能发起进攻,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

蒂罗尔州方向,两个集团军司令凑在一起,挤了半天,才挤出足够支持一个军的补给,然后赶紧派了一个军进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