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90东南亚之王 > 第八百一十一章 重回正轨

第八百一十一章 重回正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战的堑壕露出地表的部分很少,原木和沙袋等物品加固也是加固的堑壕内部,起结构性支撑作用,用来防止随便一颗炮弹就让堑壕垮塌。

再在堑壕前面铺设铁丝网等路障,这样一个标准的一战堑壕体系,配上每公里一两挺机枪,没有足够重炮支援的情况下,步兵不可能突破。

就像卡索的蒂罗尔射手团的阵地,布置的不是很精细,只用了木板简单加固,但是能完全免疫65毫米炮弹的攻击,除非炮弹落到战壕内,不然没用。

意大利人用80枚260毫米炮弹,在堑壕上开了七个口子,直接导致蒂罗尔射手团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如果不是海登提前隐藏的重机枪,战线就破了。

意大利人因为运输调动混乱失去的那么几天时间,直接让他们错失了短时间内结束战斗的可能。

这样一来,一切都要回到最初的原点,英国人又得求着华夏人了。

“价格很好谈,咱们主要要钱,其次要技术,他们提什么殖民地或者其他的都不要接话,要死了要钱。”刘一鸣点燃香烟,轻松的说道。

英国人愚蠢的举动刘一鸣能理解,不就是等着意大利人有重大突破,好让华夏不必加入战争,节约一笔开销嘛。

同时还能遏制华夏的影响力进一步发展,说不得如果战争就这样结束了,英国人就要在华属阿拉伯周边搞事情了。

“陛下,殖民地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不趁机获取一些设备,或者战后设备分配的权利?”

“还有学校,工人,技术员。”

“市场。”

“矿产资源。”

“行了行了,一个个在这儿报价呢?还有什么工人什么的,那是干什么?人贩子吗?”刘一鸣打断了越说越兴奋的众人。

华夏已经过了当人贩子(到处拉人口)的时候,虽然各种中高端人才依旧紧缺,但是做事还是得讲究一点脸面。

“就要钱,英国人现在给不起,就让他们欠着,战后我们想要什么,再逼他们还钱。”刘一鸣将烟头狠狠戳灭。

“要是他们赖账怎么办?或者拖着。”在座的都听懂了刘一鸣的意思,但是有些人的脑袋并不完全理解。

“他们不还债,我们就自己拿,英属印度、缅甸、波斯,还有在华夏投资的英国人。”

“要么还钱,要么抵债,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英国人没这么傻,要是英镑崩了,比战争数了对英国的伤害都大,他们不敢说不还的。”

刘一鸣慢悠悠的说道。

一战后的美国因为没有取得足够利益,重新退回孤立主义,军备逐渐废弛,政府一旦有对外干预的想法就会引发抗议。

那么,美国是如何继续维持其影响力的?

答案是讨债,找英国佬讨债,找德国佬讨债,找法国人讨债,总之,一出问题,美国人就讨债。

战争时期英法欠了美国大笔欠款,协约国集团战后还欠美国一百多亿美元,这笔钱其实当时没收到多少,后来慢慢在扯,因为英国人没钱。

法国更是没钱了,一场一战打光了法国一代人,军人阵亡131万、伤残280万,战时生产和前线需要等损失136万劳动人口,整个法国20到30岁的青年损失了57%。

战后经济统计,法国在战争中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法郎,法郎和华元兑换比按金价计算大约是5.1比1,约四百亿美元。

这里损失的是生产力,例如农业种植业,钢铁加工业等,而不是金融上蒸发这么简单。

法国为了维持战争,不得不抛售海外资产,同时多方贷款,战后从高利贷帝国变成了欠债国,欠着六十多亿美元外债。

这些债务,都是有利息的!战后法国根本还不起钱,因为他们的资产遭受了严重破坏——投资沙俄的上千亿法郎打了水漂,继承者不认账。

后来法国人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逼德国人还钱,德国人还了再还给美国人。

德国人也没钱,也还不起,结果呢?法国人为了逼债进军鲁尔区,英美害怕局势进一步恶化,主要是害怕法国趁机削弱德国,失去平衡,站出来调节。

后来美国人为了平衡欧洲大陆的势力(同英国人一起),打着保证德国还款能力的旗号,向德国进行投资,目的是增强德国的实力。

被扒的一干二净的德国,失去了所有市场的德国,凭什么二十年不到就恢复了过来?凭借的就是外资注入的活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