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90东南亚之王 > 第九百一十三章 粮食产量

第九百一十三章 粮食产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例如十万人伤亡,例如由于接受纸币支付,华夏必须确保协约国能胜利。

这并不难,如果需要,华夏帝国可以在德国人的防线上打出一条口子——在适当的时间。

而且华夏用这些钱购买了大量英法的战争债券,并用债券作为保证金发行了大量货币。

债券是会产生利息的,而货币的增加加快了国内的发展速度,使华夏帝国即便在战争中,也快速的发展着。

“陛下,秋收的数据已经统计完成了,您要不要看一下。”许辉进门,看到椅在椅子上的刘一鸣,微笑着问道。

“怎么样?稳住了吗?”刘一鸣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询问道。

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华夏地区多地受灾严重,十个工程兵团已经膨胀到一百多万人。

听起来一百多万人并不多,但是这可是赈灾性质的兵团,即便按照父子两人同时进入工程兵团工作,背后都有数十万个失去生计的家庭。

“三季度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7%,三个季度的产量已经同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

“第四季度,岭南和东南亚地区还有大量的水稻进入收割期,预测产量环比增长超过10%。”

“今年的粮食产量,绝对会超过三亿吨,不仅能满足正常食用和工农业需求,还能填补储备粮的空缺。”

“粮食危机已经解决。”许辉面带微笑,连这些天被报纸阴阳怪气的事都不能让他生气了。

“这么多?!”刘一鸣瞪大了眼睛。

“其实应该更多,一季度的灾害影响到了不少地方二季度的产量,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猜测最终产量还会上浮2—3个百分点。”

许辉十分享受的看着刘一鸣。

这是他任首相的最后一年,年底孙载之就会顶上来,他会外派任北方总督——一个新建的总督区。

主要辖区是西域草原三省,加上未来的新国土,同时能调度华北地区的大量资源,权利不可谓不大。

而责任也大,是去搞开发建设的。

这件事刘一鸣不知道让谁去做的好,正好让许辉去做。

“三亿吨啊!够了,够够的了。”刘一鸣慢慢呢喃着坐了下来。

这个粮食产量绝对是领先全世界的,不过这也很正常。

除了传统中原农耕区,还加上了进入开发成熟期的广阔东南亚热带地区。

由于去年的灾害导致不得不动用储备粮同时限制粮食出口,今年的化工业加大了对化肥的生产。

要不说战争是技术进步最好的催化剂呢?去年,华夏帝国突破了大尺寸高压容器的生产瓶颈,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氮肥为基础的肥料,磷肥钾肥等生产产量也有极大的提升。

不过这不是一下子出现的,相应的技术和设施早些年华夏帝国就在探索,只是战争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快了这些技术的出现。

为了满足农业需要,许辉以行政命令外加补贴的方式将产量增加的部分直接征用——他们原本是为了生产炸药而建立的。

然后则是与军警部门配合,通过强制手段将化肥用到实处。

不是华夏帝国人力多精力旺盛,而是这个时候化肥的价格本身就不低,特别是硝酸铵,本身就能作为炸药使用,如果不加以监督限制直接下发,说不定就被卖了。

加上土地改革进入终末期,生产力迎来极大的释放,五亿人口生产三亿吨粮食还不是终点,未来会越来越高。

且相比较美国而言,华夏帝国的平均产量还没跟上美国的平均产量。

1913年,九干八百万人口的美国生产了1.03亿吨粮食,平均一个人一吨都还多,而华夏帝国平均不过六百公斤。

“等战争结束,工业产能可以集中生产简单劳动工具后,这个产能还能提升。”

“咱们有一干八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平下来之后,产量还会迎来飙升,再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二人在温和的阳光下,畅想着未来…….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