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90东南亚之王 > 第九百二十五章 进度和运河

第九百二十五章 进度和运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看得出来,他很高兴,不然他的仪态不会这样。

“陛下,我最近研究了1下青帝国时期同俄国人签订的条约,其中斋桑湖、伊塞克湖在1860年被割给了俄国。”

“研究斋桑湖时,我发现它是额尔齐斯河流经的1个湖泊,1路向北与鄂毕河联通。”

“通过河道,额尔齐斯河与俄罗斯帝国的鄂木斯克可以直接相连接。”

“我拜托黄克强查询了西域地区的通航记录,最早于1901年,西域就有通过额尔齐斯河同俄罗斯帝国航运的记载。”

“这证明,河道是可以通行的,哪怕每年的通航时间受天气影响只有不足2百天,也能提供极为可观的运力。”

“而从鄂木斯克向西进发,距离叶卡捷琳堡只有1千公里多1点,6上补给路程会比从宁远出发短1半以上。”

孙载之是来说补给的事情的。

他最近偶然看到了西域外围被割让的几个湖泊,进而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

在查阅资料时,才从京师那边得到了航运的记载。

合并也就两年的事,再往前临时政府存在也才几年,还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控制地方、建设工业等事情上,许多档案的整理进度并不快。

特别是西域,这种在中原地区存在感较低的文档。

“能通航多大的船只?”刘1鸣闻言,马上拿出了地图。

鄂毕河是1条大河,在地图上有所展示,同时刘1鸣也注意到了,上面有通航的标志,也就是加深的蓝色线条。

这么明显,谢辉他们不可能没看见,即便他没看见,王洋、杨涛甚至赵家兴、顾凡他们也会看见,但是为什么没用呢?

像这种远距离行军,河运绝对比6路运输更加便利。

“暂时没有查到相应数据,我只是看到了,询问了1下,可以让西域都护府派人前去进1步查探。”孙载之只是偶然看见,然后偶然来了性质查了1下。

至于具体情况?隔着上万公里远,发1封电文都得转发好几次,还是让军队去做吧!

“行,我问问总参谋长,如果能利用运河运输,效率怎么也比6地运输来的快。”刘1鸣点了点头。

多种运输方式中,他最爱河运,因为河运便宜且量大,同时庞大的船队还能培养水手,既是后勤运输队,又是海军预备役。

1艘军舰上,操作武器的人可没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

不1会儿,刘1鸣把谢辉单独叫了过来。

“额尔齐斯河是否能通航?”刘1鸣开门见山的问道。

“可以,上游可通行吃水不超过1米5,百吨左右的内河运输船,过了斋桑湖后,可通行3百吨以下的船只,继续往下,能通行5百吨左右的内河运输船。”

谢辉回答的很干脆,都没有查任何资料,因为这是让他空欢喜1场的河流。

“但是我们并没有选择航运,而是选择了6路运输。”

谢辉开始解释,刘1鸣静静的听着。

“额尔齐斯河运河的起点在布尔津县,近些年航运的发展不错,去年有数以万计的矿石、宝石、牛羊、粮食从这里进出。”

“总参谋部整体评估过额尔齐斯河的航运价值,其通航能力足够优秀,能够支撑起我们在西伯利亚西部及乌拉尔山脚下的行动。”

“但是布尔津县的工业十分糟糕,本身没有金属冶炼加工能力,船只数量稀少,且多为人力木质小船,少数蒸汽动力船舶是俄罗斯帝国来的。”

“如果我们要通过航运为大军补充后勤物资,需要先在布尔津县附近建立1座万吨以上的钢铁厂,1艘造船厂及配套工厂。”

“而铁路并没有联通布尔津县,也没有标准铺装公路,车马运输大型机械并不现实,也就是说还得将铁路联通后,才能进行工厂施工。”

“我们咨询过工业部和几所大学相关院系,最乐观的评估是能在不记消耗的情况下,用5到7年完成前期建设工作。”

“然后从沿海各造船厂调动熟练船工后,耗费两到3年的时间,才能建造足够多的运输船。”

“而如果要发挥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的运输优势,最好在中通建立几个换装码头,小船在这里卸货,装上大船进行后续运输。”

“即便我们做完了这些,鄂毕河也只有每年4月中下旬到十月上旬可以通航,上游甚至更短,只有1百5十天。”

“综合考虑成本和时间因素之后,我们放弃了运河计划,转而选择路6运输……”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