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228章 建立矿场再见思凝

第228章 建立矿场再见思凝(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甚至控股中芯国际,自然最好。

毕竟当下的中芯国际,市值只有一百亿左右。

还处于低位,前途可期。

但可惜,中芯国际内部的股权争夺,不是一般地激烈,骚操作也多!

王逸想要控股,真的太难。

不过,王逸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资金,还有订单!

65n智能芯片的大订单!

以及手中CDMA授权,也是中芯国际发力电信芯片的基础!

中芯国际之前引入大唐投资,除了缺钱,另一个原因就是冲着大唐手中的TDcda,来做移动3G芯片。

但TDcda移动3G的未来,并不乐观,很快就凉了。

原因简单,晶圆厂真正贵的并不是厂房和土地!

而是里面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

当下中芯国际只有几座落后的8英寸晶圆厂,制程在在130n300n。

连中芯国际的12寸晶圆厂,都是自己拿地投资建的!

如此说来,当下王逸唯一的选择只有先入股中芯国际!

后面赚了钱,再考虑200亿投建或收购12英寸晶圆厂的事。

设备大都是张老当年弄的二手设备,制程落后,即将淘汰,并不值钱。

而新投建的几座12寸晶圆厂,还在建设中,都是无底洞,同样不值钱

当下中芯国际的股价只有4.3港元,市值也跌了一些,王逸投入20亿,成为第二大股东,不成问题。

毕竟中芯国际的12英寸工厂还在建设,产能有限。

比如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的8寸晶圆厂,也买不起,就是用中芯国际的股份进行置换的,才低价收购的。

没办法,晶圆厂太烧钱了。

这种芯片设计公司,没多少固定资产,才不值钱。

8英寸晶圆厂同样落后,最多能生产90n芯片,根本做不了王逸需要的65n,想都别想。

王逸也知道中芯国际内部混乱,甚至是猪队友,也想直接收购一座晶圆厂,奈何穷,拿不出200亿!

12英寸的晶圆厂200亿起步,根本买不起。

这個市值很低,非常低,都不如一座12寸晶圆厂贵。

当下建一个8英寸晶圆厂,需要70亿人民币起步。

这种落后的晶圆厂,收购了也没用,不少花钱不说,设备也太落后!

王逸收了之后,还得烧钱把所有设备更新换代,把8寸晶圆厂转成12寸晶圆厂

一来,中芯国际当下的业务制程,还是以130n以上的业务为主,90n都很少,65n更是寥寥无几,良品率也不高。

王逸入股中芯国际,也未必有足够的65n产能。

随后,王逸打开笔记本,看了下中芯国际的市值。

想要低价收购,除非股份置换。

但可惜,这烧钱太多了,短期内困难。

当然,若是进展不顺,就只能收购晶圆厂,甚至自建晶圆厂。

说白了,中芯国际名下的几座晶圆厂,只剩下厂房和土地硬撑着,没多少价值。

可12寸晶圆厂很少,乃是当下最先进水平,都被各大半导体巨头拿着当宝,几乎不会出售。

今年五月份,中投2.5亿美元入股中芯国际,以每股5.39港元的价格获得360589053股,占股11.6,成为第二大股东。

建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要200亿起步!

这还是2011年前的价格,几年后,12英寸晶圆厂会涨到400亿以上!

晶圆厂,就是这么烧钱。

6英寸晶圆厂太落后,量产90n芯片都困难。

王逸拿出20亿,买不起一个新的8寸晶圆厂,但能买下中芯国际不少的股份。

112亿港元,也就是100亿人民币左右。

倒是6寸晶圆厂便宜,小几十亿就够了,但是没意义。

但这事不急。

至于那些几十亿就收购了一个半导体企业,那是因为该企业只是芯片设计,没有晶圆厂,无法量产芯片。

说白了,王逸要做65n,45n,28n制程,必须是12英寸晶圆厂!

而当下能收购的晶圆厂,大都是6寸晶圆厂,8寸晶圆厂。

而王逸手中的CDMA授权却是当下,乃至今后做电信芯片,都必不可少的基础专利,比大唐的TDcda重要多了!

毕竟一座8英寸晶圆厂的价值,就是70亿了。

而第一大股东大唐,占股19.08。

再加上中芯国际负债累累,制程停留在65n。

汉芯等12寸晶圆厂,也只是中芯国际代管,并不是中芯国际自己的。

这些,都是王逸入股中芯国际,跻身甚至掌控中芯国际董事会的资本!

再投入巨资搞研发,提升制程工艺到90n、65n、55n、45n完全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收购12寸晶圆厂。

至于8寸晶圆厂,也得70亿,短期内也不现实。

台积电10的股份,则被稀释到6.543,成为第三大股东。

而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已经做到45n、40n,甚至28n,中芯国际落后了足足三代,自然估值很低。

二来,中芯国际当下很是混乱,财报很难看,股价还会暴跌。

王逸记得明年6月份,中芯国际的股价会跌到2.5港元左右。

市值也从当下的112亿港元,暴跌到7580亿港元。

那个时候,才是抄底中芯国际的好机会!

为了不影响抄底中芯国际,王逸决定,星逸智能家居前期的芯片的订单,还是给台积电或者三星。

等抄底中芯国际,成了中芯国际大股东后,再给中芯国际!

当下中芯国际的营收,95都是90n以上的业务,65n寥寥无几。

王逸现在给了中芯国际,中芯国际65n产能不足,也接不住。

等明年六月,王逸抄底中芯国际成了大股东,中芯国际65n产能大幅度提升,才能给他们大单。

当然,最靠谱的,还是自建芯片工厂,但这得徐徐图之,短时间内拿不出200亿。

王逸心中有了计较,明年的智能家居芯片先找代工,实现盈利,支持高端芯片研发。

年中抄底中芯国际,若是后续顺利,那就一直持有,逐步控股中芯国际,然后引入梁老!

若是不顺利,那就等到高位减持,套现离场,赚一波再说。

同时着手规划自己的12英寸晶圆厂,这才是根本!

但这要一步步来,可以先拿地,建厂!

晶圆厂地方都有政策支持,土地基本白送。

前期建厂房设施花不了多少钱,撑死几十亿。

最烧钱的,还是后期进先进设备、生产线。

不过今年动工的话,等晶圆厂建好了,就是2013年了,届时王逸早已今非昔比,完全拿得出二百亿,进先进设备!

凭借星逸科技和美柚,一年多的时间,赚出200亿,不成问题。

那时候,星逸半导体就有了自己的12英寸晶圆厂。

王逸豁然开朗,找到了两手准备的发展路子。

至于晶圆厂需要的专业人才,还是得挖。

最好把梁老挖过来,那就容易多了。

但就怕刚起步,生产线少了,请不来梁老这尊大神!

不过问题不大,第一条65n的生产线,技术要求不高,挖其他大牛也能解决。

但后面的28n、20n、14n就非梁老不可了。

王逸心中有了计较,这事完全可行。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找秦主任,要地,建厂!

12寸晶圆厂投建,国外得两年,国内基建狂魔也得一年多。

自然是越早行动,越好。

心动不如行动!

王逸喊上吴霜,再度直奔管委会。

“主任,王董又来了!”

正在玩星逸手机的秦主任怔住了:“哪个王董?星逸科技?”

“对!”

“他不是刚走吗?怎么又来了?这小子反悔了?”

秦主任眉头微皱,随即笑道:“请他进来。”

“是!”

王逸走进门,看着正在玩手机的秦主任,笑说:“主任,玩着呢?”

“别乱说,我这是研究,研究你们的手机。”秦主任一本正经道。

“对,对,您是研究!”王逸笑道。

研究保卫柚子,这么久了,抄袭兽还没打过去,真拉

“王董去而复返,是后悔了?”秦主任打趣道:“不过咱们白纸黑字签约了,你后悔也没用。150亿营收,不能改,不能退!”

王逸摆了摆手:“不,不是后悔,我是来要新赌约的,加码!”

“加码?新赌约?”

这家伙上瘾了?

秦主任有些意外,随即笑得更灿烂。

管委会不怕王逸野心大,就怕王逸躺平!

“来,说说,什么赌约?”

“是这样的,秦主任,我们都准备研发芯片了,自然也想更进一步,直接投建一个新的晶圆厂,这样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形成完美闭环!”

“投建晶圆厂?”秦主任嘴角抽搐:“你这野心是不是太大了?”

“我还年轻,不想躺平。更主要的,当下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的28n制程都在试产了。而我们内地的晶圆厂,最先进的中芯国际,还停留在65n。落后太多。”

王逸叹了口气:“因此,我们星逸半导体研发出28n的芯片,也没法量产,只能找台积电之类,就容易泄露我们的商业机密,甚至被卡脖子。你懂的,主任。”

秦主任严肃起来,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内地的晶圆厂的确太落后了,顶级半导体巨头都做到28n,我们落后了三四代。你有心做晶圆厂,我双手支持。但不知道你具体怎么计划的?”

王逸娓娓道来:“我打算先拿地,动工,建厂,这样建好了,就要明后年了。同步挖人,研发制程,定设备,等工厂竣工,设备直接进厂,先试产65n芯片,然后逐步提升到28n制程。”

“这思路可以,65n稳妥一点,也是一流工艺。再突破到28n,那就更好了。”秦主任很是赞同。

王逸接着道:“至于挖人,还是从德州仪器和台岛那边挖,我都有渠道。”

“”

“咳咳。”秦主任轻咳一声,这事就别说的那么直白了:

“至于晶圆厂,你打算建多大的?65n得12英寸吧?”

“没错,12英寸。”

“12英寸晶圆厂,总投资至少200亿,伱想清楚了?”秦主任意味深长道。

王逸深吸口气:“想清楚了,晶圆厂建好需要一年多,这一年多,我愿意把美柚科技,星逸科技赚的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这个晶圆厂里。若是还不够,我就去贷款!”

看着王逸严肃的表情,秦主任满意地点点头:

“行,你真有心,我代表管委会表个态度,全力支持你。至于如何支持,得经过研究,再决定!”

“好的,主任,我等你好消息。”王逸微微一笑。

秦主任突然话锋一转:“或者说,你有什么提议?都可以说一说,我们会慎重考虑的。”

“这是能说的?”

这种决定,一般都是官方提,王逸可不会乱来。

秦主任摆了摆手:“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随便一说,您随便一听!”

“行,你就随便一说。”秦主任笑了。

王逸想了想:“其实可以参照手机工厂的模式,帝都为我提供一块地,并且替我建造一座12英寸晶圆厂,大概需要30亿。而我在收到晶圆厂的两年内,需要投入170亿,引入设备、生产线,实现65n量产。”

“若是你做到这些,土地和三十亿的晶圆厂投资,白送给你。若是做不到,土地晶圆厂,作价50亿,你全部付钱买下!”秦主任道。

“对,就是如此。”

秦主任想了想,这个对赌协议,帝都投入30亿土地,总投资50亿。

王逸的投资就海了,哪怕只投入一半的生产线,都得上百亿。

王逸真实现65n量产,自然好,皆大欢喜,夏国又多了一个高端半导体巨头,前途无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