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状元 > 1745.第1741章 把胡闹进行到底

1745.第1741章 把胡闹进行到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瑾这番话显然精心准备过,在场大臣不相信刘瑾有此见地,暗自腹诽。沈溪听惯这等老生常谈的论调,不觉得有多高深,仿佛听催眠曲一般,半闭着眼睛养起神来。

朱厚照叹道:“刘公公此话有几分道理,不过话虽如此,但蒙古人崛起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我大明一直未能将其彻底歼灭,就算草原上会有新势力崛起,那也应该先解除鞑靼之患才可。诸位卿家有什么好计策?”

因为朱厚照之前让翰林院准备诏书已不是什么秘密,大臣们都知道朱厚照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是走过场,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因此没人站出来表达意见。

刘瑾代表在场大臣行礼:“请陛下明示。”

朱厚照颔首:“朕如此认为,要令我大明长治久安,尤其边塞稳固,必须进行一次大的征伐,若朕御驾亲征,攻下鞑靼人王庭,封狼居胥,那鞑靼就将彻底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朕也算为大明做出一件有贡献之事。”

说到这里,朱厚照意气风发,仿佛已立下不世功业。

便在此时,屠勋出列行礼:“陛下,出兵西北关系朝廷兴亡,不可鲁莽决定,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跟谢迁反应一样,朝中老臣听说朱厚照要对外族用兵,顿时有一种“大明江山行将不保”的危机感,迫使他们站出来反对朱厚照的决定。

朱厚照正在兴头上,这么被屠勋泼了一盆冷水,有些不太高兴:“屠尚书,这件事朕认为对大明至关重要,是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保持边疆安稳的头等大事,你为何要反对朕的决定?”

屠勋道:“回陛下,对草原游牧民族作战,劳民伤财,即便获胜,对我大明基业稳固无太大助益。草原贫瘠,粮食无法自足,官兵不得安守,迟早会被鞑靼残部重新占据,不如力保中原沃土,利用边关险隘与草原部族周旋。”

屠勋说得情真意切,实乃肺腑之言,在场大臣多点头赞同。

但很多人怕得罪刘瑾,不敢帮腔。

却不知此时刘瑾越看屠勋越顺眼,越听越认为有道理……

没办法,刘瑾打从心眼儿里想阻碍朱厚照北征漠北的计划,因为这会极大损害他的利益,还会让沈溪在朝获得一个让他觉得棘手的地位,甚至可以跟他平起平坐,这是刘瑾万万不能接受的。

但奈何朱厚照一门心思想跟鞑靼人开战,尚武之心无比热切,现在就连沈溪都只能顺着朱厚照的意思,刘瑾不敢亲自跳出来阻碍,最多是在旁摇旗呐喊,或者默不作声,等着别人反对。

朱厚照气呼呼地道:“从秦汉以降,北方草原部族不断入侵我中原王朝,汉朝时有卫青、霍去病,唐朝时有李靖、李绩,本朝有蓝玉、太宗领兵北上,建立不世功业,朕今日所做决定,在朕看来对大明最有利,尔等臣工不得反对!”

在场大臣听到朱厚照的话,有种话头被噎住的感觉。

蓝玉在大明算是“逆臣”,虽然建文后,“蓝玉案”逐渐被朝野断定为冤案,但有明一朝三百年从未曾给蓝玉平反过,现在朱厚照拿蓝玉跟太宗朱棣作类比,让大臣们为之失语。

朱厚照看这架势,似乎无人支持他的决定,非常恼人的偏执……只有文人才有资格进入学堂,接受系统化教育,那些低贱的武夫怎么有资格进入学堂?而且这种为武人准备的学堂,自古以来就没有先例,简直是瞎胡闹!

朱厚照却不以为然,反驳道:“人都是从不懂到懂,这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沈尚书在军事上的能力有目共睹,如果他可以把这种本事教给大明将士,让他们也具备这种能力,何愁鞑靼不平?你们怎么会认为此法不可取?”

在场大臣显然不理解朱厚照的心态。

朱厚照心想:“当初我什么都不懂,都是沈先生手把手教导,才成为仅在先生之下的军事奇才。”

“沈先生说的事情,满朝上下就我一个人能够明白,这些老顽固哪里能体会我们师生那种天下无敌的寂寞?你们居然敢在我们面前提出反对意见,还说不允许沈先生开学堂教育将士,你们算哪根葱?”

朱厚照把自己当作沈溪的首席大弟子,觉得自己能在沈溪授课中受益匪浅,当然也就认为沈溪开学堂非常有必要。

如此一来,大臣们一个个愁眉不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朱厚照不但定了个莫名其妙的国策,居然还要开办军事学堂,简直是要把胡闹进行到底。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