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状元 > 1769.第1765章 正德朝第一战

1769.第1765章 正德朝第一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因这些学生基本都是中下层将领,此时宣大地区战事尚未结束,京城处于戒严状态,这些学生日常任务不轻,只能轮流上课。

来课堂学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负担,逃课情况很严重,这跟沈溪最初没有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有关,很多人干脆一次都没来学习,一些中下层将领因为是世袭军户,大字不识一个,给这些人授课简直是对牛弹琴,对此沈溪只能想方设法克服。

此时,沈溪关心的除了军事学堂外,还有两件事。

一个是外地兵马换防京师。

第二件事则是关于宣大地区那场看起来规模不大,但对沈溪意义非凡的战事。

因朱厚照对边关战事不再过问,使得沈溪暂时不用担心朱厚照提出御驾亲征之事,宣府这场诱敌深入之战,变成一场需要一定战果的战事。

但因派出去的援军是李频所部兵马,不归沈溪直接管辖,沈溪只能用兵部调令规划行军作战,而在前方,则靠云柳穿针引线,战事进行非常困难。

沈溪只能寄希望李频听令行事,但因此人暂且投靠了刘瑾,对沈溪来说也非常难以掌控。

不过因鞑靼犯边兵马本身就不多,再加上沈溪一系列谋划终于生效,这场战事很快就有了结果。

……

……

六月二十七。

朱厚照在宫外已经住了近二十天,这天艳阳高挂,因京城正在戒严中,大街小巷一片宁静。

沈溪从自己家里出来,到了兵部衙门,还没等他在自己的公事房坐下,云柳派人送来的紧急公文已呈递案前。

云柳送达的情报比朝廷驿马快得多,这跟沈溪平时对斥候的严格要求有关,这些人很多都跟着沈溪和云柳走南闯北,甚至有被沈溪从泉州征调过来的旧部,包括张老五的那些个衙差弟兄。

另外还有沈溪在东南沿海平息匪寇的旧部,这些人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沈溪建立情报系统后,又对这些征调的人进行了系统而严密的培训,能力毋庸置疑,比朝廷的斥候好了不知多少倍。

沈溪拿起情报仔细看过,悬在心头多日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在云柳相助下,宣府一线军民,配合李频派出的六百多兵马,跟鞑靼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虽然最后的主战场不在内长城一线,而是在怀来卫以北地区,结果却不差。

鞑靼派出的一多千名骑兵被大明军队团团围困,惊慌失措下突围,当场战死一百多名骑兵,另外有一百多鞑靼兵被俘,解救地方被掳掠的士兵和百姓多达六七百人……

相比于沈溪之前对鞑靼的几场胜利,这次战果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这却是正德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在对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中取得的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虽算不上大捷,但也足够振奋人心。

“贪心不足蛇吞象,若非鞑靼人贪婪,趁着我军‘新败’,劫掠我大明人丁、牲口和财货,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沈溪查看一下,这次大明损失兵马不少,尤其是李频麾下,损失了三百多人。

沈溪看到后非常担忧:“明明是重兵将鞑靼人包围,鞑靼人又是仓促突围,结果一千多人马,只留下三百,而光是隆庆卫这边就损失三百人,再加上宣府地方人马,恐怕数字要到七官脾气大,且反复无常,反倒是武将,若给予少许恩惠,便可死心塌地。”

“李频虽跟沈之厚过从甚密,但他没从沈之厚身上捞着什么好处,如今仍旧只是个卫指挥使,最多得到一些犒赏,但区区钱财哪里放在武将眼中?若公公可提拔重用,此人将来必然会为公公效死命。”

刘瑾点头:“这就好。”

刘宇好奇地问道:“不知公公为何突然问这二人?”

刘瑾不再隐瞒,直接说道:“刚得到边关急报,说是我大明军队在长城内关一线,取得一场胜仗,除孙秀成派遣兵马外,再就是兵部从隆庆卫调度的六百兵马,这次大捷斩获上千鞑靼人,咱家希望借此机会跟陛下表功,顺带提拔一下二人。”

刘宇笑呵呵道:“那下官可就要恭喜刘公公了……这件事虽为兵部布置,但说起来,都是刘公公保举之人取得胜仗,功劳岂不是要记在公公身上?”

刘瑾道:“是否由咱家保举,还要看二人是否肯归在咱家帐下,你马上找人去说,若他们愿意投靠,在家保管他们万世公侯!”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