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状元 > 2044.第2039章 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换利益

2044.第2039章 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换利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宋小城曾是车马帮大当家,虽然后来车马帮解散,但在沈溪得势后,宋小城以福州和汀州为根基,把福建商会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在所有商会中,闽商算是大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商贾组织,很多条例和内部运行法则,都被其他商会模仿和照搬,而其中大部分条款都是沈溪制定。

各地商会用的基本都是沈溪制定的规章制度,享受到种种便利,只是他们并不知晓始作俑者是谁,也不会领情。

福建会馆二楼,宋小城一一为沈溪引荐各地商会代表,一地商会通常会来三到六人。

其中以江浙、南直隶等地的商会代表人数最多,主要是跟这些地方商会有着详细划分有关,很多地域是以省份组成商会,而江南富庶之地则更加细分,通常一个州府就可能会有一个商会,而且这些商会间竞争激烈,彼此间并无太多来往,反而会因为利益之争大打出手。

宋小城道:“……大人,今日前来赴宴的商会中人,基本在各商会都能说得上话,他们基本都是得到消息后,星夜兼程,于年底时抵达京城。”

沈溪点了点头,没有就坐,跟在场的商会代表一样站着。

那些商贾见沈溪原本都应该下跪,但沈溪却免了他们的大礼,当然他也不会不顾身份贸然还礼,不管怎么说民是民,官是官,尊卑贵贱还是存在的,这些商贾就算见到个知县也要磕头。

等差不多把各地商贾代表都见过后,沈溪算了下,江南来的商会中人最多,而江北商会则相对较少,其中又以京师周边商会居多,河南、山东等地商会也都派了代表,但数量就少多了。

至于后来大行其道的徽商、晋商等组织,如今尚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体系,在京城内也无分支。

沈溪先让各地商贾坐下来,他作为在场地位最高之人,做了开场白。

“……诸位都是我大明最优秀的商贾,往来于各地,以低买高卖为营生手段,想必诸位家底都很殷实。”

沈溪说话的方式,让在场的人很不适应,一来他不摆官架子,说话不拘泥于文言文,一口大白话让所有人能听得懂,一来就单刀直入,直指问题核心。

宋小城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作为代表发言:“大人,我等也是赚个辛苦钱,谈不上家底殷实。”

沈溪道:“诸位不要以为本官高不可攀,说起来,本官也是商贾出身,对诸位经营的手段多有了解。”

在场商贾都面面相觑,文官都以经商为耻,而眼前这位朝中显贵居然公开承认自己商人家庭出身,无异于自贬身价……虽然沈溪出身汀州商会之事本身不是什么秘密,就连当今皇帝都知道。

沈溪笑了笑,道:“以商会为基础,各地商贸都有一定发展,对于各地货物互通有无,百姓生活富足,以及地方安定都大有帮助,所以朝廷不反对经商,甚至大加鼓励,只是地方官府为求私欲,对营商者多有为难,查扣钱财、货物等事时有发生,当初本官尚未中举前,也曾经历过……”

沈溪的话,简直说到与会商贾的心坎儿里去了。

商人被敲诈勒索属于家常便饭,莫说官府了,就算地方宗族私设的民团,也都会设卡对他们进行盘剥,官路上对商人征税的项目可不单纯只有朝廷所设税务衙门。

而且从来没人为商贾申冤,很多商贾为求少交税,只能走一些荒僻的山路,连官道都不敢走。

遇不到设卡的还好,一旦遇上,可能就血本无归。

虽然沈溪所言切中要害,但这些商贾还是不太把工商税改革以及主动纳捐的事情当回事。

地方官府盯着我们的荷包,难道你沈尚书看重的就不是我们的荷包了?

甚至你这个官更大,更贪婪,现在你要筹措军费打仗,那可是个无底洞,如果由我们这些商贾来养兵的话,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往里填的。

沈溪看在场的人神色不太对,便知道事情没想象那么容易……要这些人出血,要么用强迫威逼的手段,要么以利益交换。

沈溪道:“本官不想跟诸位兜圈子,朝廷今年要对草原开战,缺少粮食物资,朝廷不能拿出那么多钱粮支撑战事,只能请诸位帮忙。”

一位山东籍的商贾起身行礼:“沈大人,不是我们不肯相帮,实在力不能及,这年景买卖不好做,您不是也知道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这种场合出来说话需要勇气,尤其是说一些掉链子的话,这名商贾被很多人注视,一些人甚至暗中叹气,觉得这位要倒大霉了。

沈溪打量一眼,这位山东籍的商贾年约四十来岁,到五十文不等的捐钱,说是要平响马,但这一路上连个马贼都没瞅见,咋就需要缴纳那么多捐资?”

“本以为出了山东地界就好了,谁知道沿途收的更多,尤其到了北直隶后,地方设卡的听说是外省来京城做买卖,一律把过道费翻倍,俺做个小本买卖,一路上经不起折腾,但要说去衙门申冤,一来是没那时间,二来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有官老爷搭理。不知沈大人能否给俺们解决?”

在场所有人都看着沈溪,想知道他怎么回答。

很多人不想说话惹祸上身,但既然有人把他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当然想知道沈溪给出个什么解决方案。

沈溪道:“诸位在地方上屡屡遭受盘剥,对于经商者来说司空见惯吧?”

在场的人都点头。

沈溪又道:“如果本官在这里说,能以朝廷的名义保护你们的利益,让你们在路上不被盘剥,你们定然不信,因为朝廷政策再好,始终是一纸空文,下面官府仍旧会在暗地里收取苛捐杂税,这是强龙难压地头蛇的缘故……”

虽然沈溪的话得到在场商贾赞同,却少有人点头,因为这涉及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府的纷争。

沈溪道:“若是朝廷专门设立一个衙门,诸位到京城后可以把一路上收取你们苛捐杂税的衙门逐一进行举报,地方一旦有收取苛捐杂税行为的,一次地方官员考核不过,两次知县免职,三次连知府也免职,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啊?”

这下可着实把在场之人惊着了。

地方上收个杂税,就要把知县、知府这些大老爷给免官,简直耸人听闻。

沈溪再道:“这特殊的衙门不在旁处,就在兵部衙门,诸位每次到京城后,都必须到兵部来把地方上的见闻如实上奏,到时候你们要检举谁,可以放心大胆说出来,甚至可以当着本官的面检举。”

“因为诸位到京城后都会进衙门,没有谁例外,如此就不会有人对你们打击报复,若有人敢这么做的话,本官会代表朝廷惩治这帮贪官污吏!”

因为沈溪所言太过耸人听闻,在场没人敢说话。

但这些人都承认,地方上收取的苛捐杂税,是他们做生意最大的阻碍,至于旁的事情在这件事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朝廷真能把这举措推行下去,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大好事,但就怕沈溪为了套取他们的信任而说谎。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